西西河

主题:【原创】论概念的由来(2)——概念先验的构造 -- 涉雪之狐

共:💬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论概念的由来(2)——概念先验的构造

概念的由来——概念先验的构造

原帖由 叶晓锜 于 2009-8-13 11:22 AM 发表 [attachimg]1584567[/attachimg]

建议先生用明确的语言谈“概念的由来”。也就是把您的见解直接地表述出来。

其实我说的很明白了。

大概是前天,我在某哲学读书会群,赞扬了一下佛学。结果惹出了一个对康德的三大批判比较熟的群友。在他看来,佛学仅仅是迷信而已。

就这个问题与他探讨了一回。

所探讨的内容,就是关于【知识如何可能】这个问题。

其中提到了康德这样的一个观点:

人的直观能力先于直观对象,并且决定了他所有能够直观到的内容;不仅如此,人的概念对直观内容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形成经验知识。人的这种直观能力和概念,都是先于、独立于外在对象的,按照他们来认识对象即是康德所谓的“关于对象的先天的知识”。康德用来表示这种知识的一般术语叫“先天综合判断”

很有趣,我引出了舍尔巴茨基在《佛教逻辑》(1933年)的一段话:

佛教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概念活动与感觉活动的协调。概念活动既是认识活动的结果的因与根据,又是认识活动的结果。概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结果——概念,是二而一,一而二。

而我找出此话的根据,即佛学的十八界:

即——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佛教认为:一般世俗人所认为的——【外物】是实存——的观点,是虚妄的。而虚妄的原因,就在于因为外物是基于这十八界的妄想

原因——提请注意的是:

六根里的“意根”与“法尘”是很有趣的。

有趣的原因是:

佛学认为:一般世俗人认为必存的【物】是一【观念】,而这【观念】却是由六根共同造就的结果。

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很清楚,属于人的五种感觉能力。

一般人认为:物的观念就是这五种感觉能力直接反应了所谓的外部事物,即物的观念的原因,而成。

但佛学不这么认为:

它认为:【观念】是由【六根】共造。

正是因为【意根】参与了【观念】构造,所以【观念】就是虚妄的。

因为【意根】没有感觉功能,而在构造【观念】时,它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去接受某种【外在】投射过来的内容。

所以它对【观念】的主动构造,是没有外部根据的。也非被动的。

而这就导致了人意识中的【观念】,没有了能被肯定的外部原因。

也就是——【外物】实存——不成立。

【外物】实存不成立,清晰来讲是:

人以为有的那个对象(符合观念描述或构造的外物)——比如:细菌,比如:病毒,比如:基因,比如:人体,比如:猫,其实存,不成立。

但这一不成立,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结果:

如果,人以为有的那个对象(符合观念描述或构造的外物),其实存,不成立。

那么即使假设:

人之外有一个外部世界的存在,

人却对这个被假设的东西,完全没有了任何了解!哪怕到现在——也没有了解!

也就是说:

如果人以外在其外部有一个称为【自然】的东西

如果【万物】这个大概念中的每个子项,其所对应的外部原因——实存的某物,不成立。则意味着:

【自然】这个可能的东西,对于人来说,是【混沌】!

不可言道,不可解说。

因为人不能再以说【万物】的方式,来解释那个可能存在的外部对象——【自然】

而且需注意:

人说【自然】这个东西有,其根据是【万物】有。

【万物】和【自然】是等价关系。

【万物】若无实存,【自然】焉能【实存】?

不能!

这就是康德所说的这一句话:

【物自体】,或【事物本身】,是无法被人的经验认识活动——认知的东西。的原因。

原因就在于:

[size=5]人的经验认识活动这一过程中——有先验的因素参与了经验产物——观念的构造。[/size]即——

康德的设想是,人的直观能力先于直观对象,并且决定了他所有能够直观到的内容;不仅如此,人的概念对直观内容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形成经验知识。人的这种直观能力和概念,都是先于、独立于外在对象的,按照他们来认识对象即是康德所谓的“关于对象的先天的知识”。康德用来表示这种知识的一般术语叫“先天综合判断”

先验的因素——即——先天综合判断。

所谓【先天】,即【非经验】的意思。

现在来说这个【先验的因素】。

康德说:这是【先天综合判断】,是【先天知识】。

而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他先验了【对象】的有。

比较合理的说法是:

舍尔巴茨基的描述:认识活动中的【概念活动】。

此处:

【概念活动】,并非说有一个先验的【概念体】参与了认识活动的结果——概念——组构过程。

而是说:认识活动中,有一种活动,是产生【概念】意义的。

那么这是什么活动?

心理活动!

一种纯粹的,没有任何可能的外部因素的——主观心理意识活动。

这种意识活动,没有任何根据可找。因为不被投射。

要说它是被投射的活动,就必须给出被投射的途径。但是——没有这种途径。

简单概念或观念,就是认识活动中,意识活动对感觉活动所获得的感觉内容进行主观建构的结果!

这一建构过程中。逻辑思维根本无暇出现!是心理意识活动极其迅速地将人的感觉内容,组构成了一个观念,然后让人以为自己看到了某个外物。

而这种组构活动,依据什么规则,什么原理进行,我只能说:

1、到了这个阶段,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要进行行为观察试验的。以实验的方式来寻找,人意识活动建构概念的一般方式。

2、行为观察实验的结果,未必可信。因为这些结果依然是主观建构的产物。

所以,规则与原理,它究竟是什么玩意儿,根本不可能搞清楚。

人仅仅只能提供一些可能的语言解释。但也无法证明,这些对意识构建活动的过程解释是【真】的。

而无论如何——

【外部】【客观】等等被一般人以为确定无疑的【在者】,其肯定性,都与这些实验无关了。因为——这些实验研究的是人的纯粹主观意识活动的一般原理,是统计学的归纳可能意义。

与所谓的【客观】根本没有任何干连!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 🙂【原创】论概念的由来(2)——概念先验的构造 O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