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75事件对维吾尔族的决定性意义 -- 陈经

共:💬794 🌺1900 🌵1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产业安全中心

中国产业安全中心发布的2006/2007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

该报告说,自1993年以来,外资在我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到2006年已超过31%,占有率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不但在某些行业形成垄断态势,并且进入我国钢铁、金融、水泥、等支柱企业进行并购,重点转向并购大中型企业或整体并购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浪潮已经来临。

第一,外资并购重点转向我国重要行业的排头兵,一些行业的国有龙头企业陆续被并购。外资企业利用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时机,争相并购我国一些重要行业中的国有龙头企业,抢占制高点,其意图已不完全是商业性的,而具有明显的操控中国市场的战略指向。例如,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徐州工程机械集团,轴承行业的西北轴承公司,化工机械行业的锦西化机,油泵油嘴行业的无锡威孚有限公司,电机行业的大连电机集团,齿轮行业的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常州变压器厂,陕西鼓风机有限公司等,这些在我国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已经或正在被外国跨国公司并购重组。

第二,外资并购的要求条件越来越高,一是必须控股,二是并购对象是行业龙头企业,三是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条几乎成为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的普遍要求。

第三,外资在华并购还表现出整体并购、“全行业通吃”的战略意图。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从1995年开始,与徐工集团建立第一个合资企业起,就着眼于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并购,已并购了山东工程机械厂,最近又试图通过控股投资方式收购厦门工程机械公司,还在谋求并购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工程机械集团、河北宣化工程机械集团。如果美国这家公司的这一布局得以实现,就可能“通吃”我国工程机械行业。

第四,外资在华并购还出现了联合行动,既有外国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也有它们与有关国家的投资公司或基金的配合。例如在卡特彼勒公司并购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同时,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于去年10月收购了徐工集团的股权。凯雷作为风险投资机构,很有可能将其股份转卖给卡特彼勒。

表4-4-2,2006年外资在部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

行业 我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外资工业企业销售收入 外资市场占有率(%)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5910.22 2681.2 45.37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4014.38 2128.55 53.02

家具制造业 1829.16 935.43 51.1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703.7 1050.06 61.63

塑料制品业 6226.06 2570.21 41.2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0137.34 9442.13 46.8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33054.43 27126.14 82.0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3497.17 2298.36 65.72

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在钢铁行业,产能规模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米塔尔公司和阿塞洛公司,目前都已完成了它们在中国的并购布局。2005年7月,米塔尔以26亿元收购华菱钢管37%以上的股份;2006年2月,阿塞洛以20.86亿元收购莱钢38.41%的股份。阿塞洛虽然没有取得控股地位,但是已经与莱钢的另一大股东莱钢集团的股份持平。有消息指出,米塔尔、阿塞洛等已广泛接触国内地方钢厂等二线企业,如包钢、昆钢等,大有“将并购进行到底”的势头。

在机械行业,2005年10月,国际著名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美国凯雷集团,宣布以3.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控股权,这是国际投资基金收购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控股权的第一例。徐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制造和出口企业,徐工机械则是其最核心的企业。而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已收购了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40%的股份,并正与广西柳工、潍柴动力、三一重工、厦工等一大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展开收购谈判。

在水泥行业,并购风潮也不断涌起。2006年1月6日,海螺水泥发布公告称,摩根士丹利旗下添惠亚洲有限公司与国际金融公司,分别买下海螺集团持有的海螺水泥10.51%和3.82%股权;3月初,世界第二大水泥企业瑞士豪西蒙公司宣布以1.25亿美元接下华新水泥为其定向增发的1.6亿股,如若审批通过,豪西蒙在华新水泥的股权将由原来的26.1%增加到50.3%,从而实现对华新的绝对控股;4月18日,世界水泥业老大拉法基公司一举收购了贵州本土3家大型水泥厂,此外拉法基公司还控制四川双马89.72%股权。外资在我国水泥行业的并购及参股已到了全面开花的地步,我国前五大水泥企业,除了浙江三狮外,其他4家企业均被外资并购。

在流通行业,2005年商务部共批准流通行业外资企业并购项目24个。其中,上海永乐电器公司一次性向外商转让61个店铺;英国TESCO公司在境外收购了我国内“乐购”25个大型超市50%的股份。

一个国家产业的安全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该国对产业的控制程度。在一个产业中,当外资企业的控制力大于本国企业的控制力时,该产业就是不安全的。首先,外资可利用其优势产品和垄断地位操纵市场,左右价格,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将大量财富转移至国外。其次,外资市场控制率的提高意味着民族经济生存空间的相对缩小,对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发生西方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大量并购,势必对我们民族经济的成长与发展形成遏制,影响我国经济的自立能力,特别是在能源、基本原材料、交通等基础产业和金融、流通等关键行业,外资市场控制率过高,将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不可忽视的威胁。第三,由于西方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挤压,将会妨碍我们民族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使之在重要产品和关键技术上有可能长期受制于它们。如果我国的一些关键装备部门如轴承、齿轮的骨干企业被外资并购,甚至还有可能对我们的国防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表4-4-5:2006年各行业外资股权控制率(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行业 企业数(户) 投资总额(亿美元) 注册资本(亿美元) 外资股权 外方控制率(%)

总计 274863 17075.65 9465 7406 78.25

农、林、牧、渔业 5821 257.1 127 106 83.46

采矿业 970 81 52 35 67.31

制造业 187458 10412 5924 4681 79.02

电力、燃气及水生产 1980 866 332 195 58.73

建筑业 3876 308 171 118 69.01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4743 572 306 184 60.13

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 7045 349 207 191 92.27

批发和零售业 15786 378 223 181 81.17

住宿和餐饮业 6194 282 153 112 73.2

金融业 182 59 50 30 60

房地产业 14438 2271 1134 920 81.1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2070 396 265 225 84.91

科研技术地质勘查 6954 322 188 158 84.04

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 786 102 60 41 68.3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3311 100 65 49 75.38

教育 196 5 3 2 66.67

卫生社保和社会福利业 210 22 12 8 66.6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308 138 78 63 80.77

其他 535 154 114 105 92.11

西方跨国公司在进入东道国时,大都会采取各种手段推广自己的品牌,通过强大的营销能力,排挤和打压东道国本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我国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也不仅仅是市场份额,还有尚未成熟的民族品牌。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以及先进的营销手段,凭借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平台”,通过遍及全球的生产与销售网络,牢牢控制了世界品牌市场的格局,致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自己拥有的品牌的生存环境正在空前恶化。

在开放的全球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往往不得不接受跨国公司的所谓全球化分工安排,放弃自主品牌,长期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贴牌加工,或者长期作为地域性的小品牌存在,艰难地寻找和填补市场缝隙。而那些具备成长潜力或可能对西方发达国家构成竞争威胁的企业或品牌,又往往容易成为西方跨国公司兼并或收购的目标。我国曾经活跃一时的国内知名洗涤用品品牌活力28、白猫、熊猫、天津加酶等,如今大多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6》

在39个工业行业中“三资”企业在19个行业的销售额已超过30%,其中,“其他采矿、皮革羽绒等加工、家具、文体产品、电子、仪表”六行业的销售额占50%以上的绝对优势,在服装、橡胶、塑料电器设备等重要行业的销售额也占到40%左右。

商务部《2008年中国产业安全状况年度评估报告》

2008年,围绕钢铁、石化、轻工、纺织、机械、船舶、汽车、电子、建材、有色等10个重点行业(2007年这10个产业合计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的94%、85%和76%),对2007年以来的中国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

研究表明,2007年以来,中国工业发展和产业安全形势呈现出急剧变化的特点。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总体上产业安全状况比较好,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调整相互交织叠加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第3季度以来产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产业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外资并购领域不断拓宽,正在从一般消费品行业向装备制造业、原材料等基础性行业拓展;独资化倾向明显,1984年到2007年,外商投资中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由3.8%上升到78%;外资并购的战略意图增强,近年来外资并购国内知名和规模企业甚至龙头企业增多。

从产业竞争力方面看,技术竞争力有所提升,但企业绩效和贸易竞争指数下降。一是工业企业绩效水平增速从高位回落。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盈利水平下降;工业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大幅上升;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导致行业销售率下降,产成品库存资金较快增长。二是工业组织结构趋于分散。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大中型企业在工业中的地位有所降低。分散化的组织结构增强了一些竞争性行业的活力,但在很多行业也导致了规模不经济的局面。三是贸易竞争指数下降。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企业贸易竞争力指数明显下滑,2008年1-11月,贸易竞争指数为10.76%,明显低于2007年12.05%的水平。四是技术竞争能力有所提升。2007年以来,政府和企业研发投入比重增加,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工业企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但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从产业成长性方面看,工业经济由高速增长快速转向低速,高成长性受到挑战。主要表现为:产值规模增速大幅下滑。2008年以来,工业增长呈现减速趋势,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更是快速下滑。200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同比减缓5个百分点。市场和要素供给增速快速降低。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速降至24.1%,资产总额增速降至17.61%,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增长率仅为3.45%,远低于2007年7.02%的增速。工业品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价格剧烈波动给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