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果敢问题的由来 -- 注注

共:💬5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补充几句

1,1893-1897年的中英滇缅边界谈判,以大英帝国的全面胜利、大清王朝的全盘失败而告终。英国没有花费一枪一弹,在谈判桌上为英属印度(缅甸)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个边界谈判的后果,至今影响着中缅边境地区数百万人民、几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安全,最新发生的果敢事件,起因可以最早追溯到112年前的中英界约。

2,1897年生效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条款》,与《中英南京条约》、《辛丑北京条约》等不同,是在中国与英国没有发生战争的情况下签订的。订立条约的表面起因是划分中国云南省与英属印度的缅甸之间的边界,《续约》在形式上是完成因中日战争未能勘界的1894年《中英议定滇缅界务条款》的后续工作,因此在清政府看来是一项技术性工作。但实质上,英方利用两次谈判和勘界的机会,把界碑向中国境内推进了2000多平方公里,吞并了果敢全境。

3,为了吞并中国土地,英国在谈判前后采取了劝诱、欺骗和趁人之危攫取等多种方式,兹分别举例如下:

A 劝诱

1891年,英国在以武力威胁手段并吞木邦土司(在今缅甸西北部,包括与印度接壤的克钦邦)后,听说已投降的木邦土司和邻居麻栗坝土司互相交好,派遣他去“劝说”果敢土司归依英国,结果“洋人不费半分财力,安享麻栗坝地方”!从而为日后在条约中正式确立果敢地区属于英属印度创造了条件。

B 欺骗

紧接着,英国在边界谈判中,以与中方换取永昌、腾越边界之隙地为名,将果敢地区“慷慨地”划给中国作为交换。如前所述,英国人玩了一回空手道,把从你左口袋刚掏出的,“交换”你右口袋里的东西。

其实,英方的骗术并不高明,中国官员只要实地踏勘就立即可以予以揭穿。可惜,留过洋的薛福成也未能识破是计,反而信以为真,将英国人的谎言原封不动地“如实”上奏光绪皇帝。无论依照大清律例还是大英帝国的法律,薛福成都犯了严重的欺君之罪,可是终大清一朝也无人能揭破其中之诈。

“永昌、腾越边界之隙地”面积并不小,“隙地”只是英国佬故意缩小的说辞,结果中国官员就据此一路上奏,中国皇帝御批“知道了”,条约就这么签了,右口袋里的东西实实在在就没了。

C 趁火打劫

1894年是中华民族灾难性的一年,中英界约签订后未及勘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的结果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以及2亿两白银的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被战火烧得焦头烂额,李鸿章等全力应付日本人的勒索,根本顾不上履行西南边境的界约。这实际上遂英国人的愿。结果,1894年的《中英议定滇缅界务条款》被搁置,1897年重开续议谈判,名义上是对前约的技术性讨论,但英国人拿出了修订草案,指名要果敢。清政府只有唯唯点头的权力,于是,左边口袋装的果敢就象变戏法似的又到了英国人的怀里。

在此之前,法国人已经趁机攫取了猛乌等地。中国有个成语“趁火打劫”,英文也有个说法,叫“loot a burning house”。请看,英法两位文明国家在1897年对中国西南边境的做法,是不是完美地演绎了那个成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