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唯物主义的批判——拒斥所谓的【不言自明】 -- 涉雪之狐

共:💬93 🌺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未知和混沌在此时的意义等价

是刚出生的小孩也罢,或是第一个人在展开他的感知之前也罢——外部有什么,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未知】或者说,是一片【混沌】的(人能在展开他的认识活动之前知道混沌里有什么吗?显然不能)

此外我说的是这一个意思:

即使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指定的信息源,但他们在接受这个信息源的信号后,所认为自己看到的东西,却未必一致。

比如我说的那副画的例子,一个人说那画的是两个面对面的人脸,一个人说那是一个瓶子。

而计算机什么也读不出,只能分辨出颜色的色块不同的区别(计算机分辨颜色,声音,质量,温度,味道,气味的能力——如果给予它相应的传感器的话,它的感知能力要远远超过人的)

我说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

1、人与计算机的区别,意味着,计算机的感知是真正的镜像,但是,它无法将【感知与料】(即感知的被给予)以人的方式组合成某个【概念】,比如——人的脸,瓶子——除非,我们人在为它设定程序时,设定了如何将不同的颜色之间所形成的边框轮廓定义为什么东西的边框轮廓)

问题是——计算机的辨识程序由人定义,而人辨识的程序,由谁定义,它的原初是如何进入到的人的辨识(认识活动)之中,乃至于将五感直接所得的【感觉与料】组构成一个个【东西】的?

2、人与人面对同一信息源,可以有不同的认识结果,或是人的脸,或是瓶子——

这说明——人面对信号,如何组合它们,最终获得一个结论,并不定规。

如果感觉与料最终形成的是意识中的表象,即使面对了相同的信号群,不同的人也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表象形式,那么——

1)如果认为认识相对于外部那个东西而生,那么谁的认识是对?谁的认识是错?谁是真实?谁是虚幻?

2)这种不同的认识结果,是否是由于人不同的【先验】的【概念构造活动】对信号群的处理,才形成的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