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摩托纪事(一,学车) -- 廖石

共:💬135 🌺2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摩托纪事(八,摩托车市场)

首先声明,这不是正式讲摩托车市场的文章,本人也不懂经济。只是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美国的摩托车市场,二战前一直由以哈雷为首的本国车为主,几乎垄断了各种比赛的桂冠。战后,以Triumph为代表的英国车以其现代造型,速度快而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一度风光了好一阵子。电影《The Wild One》里,马龙·白兰度骑的就是一辆Triumph,而不是哈雷,致使哈雷车迷们至今耿耿于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接着又来了意大利的Moto Guzzi和Ducati,然后就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本田为代表的日本车大举入侵。

本田当时的广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本田的小熊(Super Cub),在美国当时叫“Honda 50”,只有49CC,根本就无法与哈雷,Triumph在速度和个头上竞争。当时的另一个情况是:由于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电影《The Wild One》,骑摩托车的人在当时美国人的心目中基本等同于“坏小子”(“Bad Boy”)。

针对于此,本田打出的口号是:“本田好生活”(“You Meet the Nicest People on a Honda”)。电视广告是这个:

[FLASH]http://www.youtube.com/v/Yb9lfujGlNM[/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广告取得了巨大成功,一夜之间,骑摩托车成为了时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它“颠覆”了摩托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它不再是坏小子的专利,人人,包括家庭主妇,都可以骑摩托车。到1964年,小熊以每月10万辆的速度在全球销售,到2009年7月,小熊已累积售出6千万辆,是迄今为止所有摩托车中,单款车销售的最高纪录。它至今还在继续出产。

(刚发现这个视频也被YouTube和谐了。50年前的东西了。。。再放一个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的广告):

[FLASH]http://www.youtube.com/v/d1CuZRPM0Aw[/FLASH]

优酷链接:外链出处

------------ 原文的分割线 -----------------

本田汽车公司,是先造摩托车,然后造汽车的,也就是说,小熊可以说是本田公司起家的开路先锋。而这条广告(“You Meet the Nicest People on a Honda”),也被称为最成功的商业广告。当然,这是美国人脸皮厚,中国人就会说,最成功的商业广告之一。

如今的美国的摩托车市场,无非就是本国的哈雷和日本的四大厂家这两大块,再加上一些德国,意大利车。

本来以为很容易从网上找到历年的销售数字,实际上没有统一的数字。有一个网站叫webbikeworld.com,也只给出了外国品牌的数字,没有哈雷的。美国摩托车行业协会(Motorcycle Industry Council,MIC)倒是有历年的详细数字,不过人家是收费的,200大洋。

这里有一篇2000年的文章:1999年,哈雷有史以来第一次(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在美国的销售量超过本田。这里的“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点奇怪,60年代本田刚进美国的时候,销量肯定不如哈雷。也许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哈雷落后于本田有多久了,人们已经不记得它昔日的辉煌了。

2005年1月19日的《今日美国报》电子版给出了2003年的销售统计,以下是各厂家的市场份额:

本田, 27.4%

哈雷, 23.7%

雅马哈, 17.4%

铃木, 10.8%

川崎, 8.7%

最新的数字,只有这一篇文章

哈雷, 28%

本田, 25%

雅马哈, 17%

铃木, 13%

川崎, 11%

KTM 2%

宝马 1%

Triumph 1%

Ducati 1%

原文没说是哪一年的数字,但它发表在Google的Knol上,而Knol是2008年7月开放的,应该是比较新的数字。另一点是没有出处,所以只能是姑妄听之。

这个是新的:2009年5月21,美国摩托车行业协会(Motorcycle Industry Council,MIC)公布了2008年的车主问卷统计调查

摩托车总数达到1040万辆,10年间增长58%;

约有2500万人在2008年骑过摩托车;

女性车主比例达到12.3 %;

车主的平均年家庭收入为$59,290(同期全国平均年家庭收入为$50,233);

46%的车买的时候是新的;

(这句话比较别扭,它不是说46%的车是2008年新买的,它只是说有46%的车在买的时候是新的。这可能是当年买的,也可能是几年前买的。总而言之,买的时候是新车。

这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54%的车是买的旧车。

哇!美国人这么穷啊,一半多的人买的是旧车!

嘿嘿,我倒觉得挺真实的 --- 我前后四辆买的都是旧车。

有一半的婴儿潮时期出生的车手骑巡游型车(Cruisers),而Y世代中(Generation Y,出生于70至90年代晚期的人),则有30%的车主选择运动型车;

被问到骑车的理由时,娱乐仍居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作为交通工具使用。这可能和油价上涨有关;

在不骑摩托车的人中,25%对摩托车持肯定态度,33%持中性态度。报告没有说多少人持否定态度,也没有说除了“肯定”和“中性”,还有什么选项,不过一般而言,除了“肯定”和“中性”,就是否定了吧,那就是42%。也就是说,不骑摩托车的人中,有75%的人不喜欢摩托车或无所谓。

骑摩托车的人啊,你注定是孤独的一群!

这里是世界各地区的摩托车拥有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它的数字我有点怀疑,它在这里说2003年美国的摩托车数量是537万,但在该网站的另一篇文章里,这个数字是880万。

另外我记得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摩托车市场,这里没有提到。

2003年,中国就拥有近6000万摩托车,现在恐怕1亿左右了吧。

美国市场上的中国摩托车,数量不多。我只在eBay上见过几次,一次是250的巡游车,造型挺不错,就是小了点。250CC,在美国就是个起步车,上高速有点勉强。还有一次是运动型车,好像也是250的。

越野车(Dirt Bike),倒是看到一些中国造的。越野车在一些州是不需要注册的,因此可能标准相对低一些,中国车容易打进来。

不过在轻型/微型摩托车(Scooter)领域,中国车倒是大行其道。这几年油价高涨,骑Scooter的人日渐增多,应该说是中国车厂一个很好的机会。

记得几年前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讲到有人专门销售中国退役的军用长江750摩托车到美国,生意好像不错。在eBay上找了一下,找到这么二辆:

1968 BMW R71 by Chang Jiang,“现在就买”的价格是$3650。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58 M1M Chang Jiang750,以$2850流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约二年前,也是在eBay上,看到加拿大有一家公司,专门从中国进口长江750散件,在加拿大组装,然后通过eBay销往北美各地,记得颜色有军绿,纯黑的,价格大约在$4200加运费。从网页上看,像是一家中国公司,现在eBay上找不到了。

在电影《Garden State》里,倒是出现过宝马的军用三轮摩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侧跨斗的三轮摩托车,我只在路上见过不多几次。美国倒是另有一种三轮摩托车,二个轮在后面的,叫做“Trike”,即我们说的“正三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大约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吧。

关键词(Tags): #摩托车#摩托车市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