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八卦:道佛辩论与全真教 -- 暴笑痴

共:💬27 🌺8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Part 3

公元1159年。金正隆四年。农历六月十六。这天王中孚的生命发生了一次重大转折。这次转折的经过,多有含糊之处,只能据《全真教祖碑》、《重阳仙迹记》等未必可信的资料的记载来知道事情的大概。

这天,王中孚在甘河镇——当时陕西著名的美酒产地之一——的一家屠肆里如往常一般饮酒吃肉。事实上他的职务此时是“甘河酒监”——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这个职务正好给了他饮酒的便利(也有说法认为他此时已经辞官,且不问家事——我不太相信这样他还能整天饮酒食肉。)忽然从门外走进来两个人,穿着毡衣。下面的记述显得颇有些诡异:王见到这两个人的面目形体是一样的,于是大吃一惊——这有啥好惊的?双胞胎又不是啥很罕见的东西。也许他看到了这两人身上有其他奇特的东西?不管怎么说,发现了什么的王跟在二人的后面,一直跟出镇子,走到僻静处,倒身下拜。二人于是传给他一篇丹诀——后来全真教公布了这段丹诀,今天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检索到。这里引用在后面,有兴趣的河友无妨看看。其中意旨不属于本文范畴,就不提了。

作为这次事件的后果,王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此自称“王害风”——害风,也就是“得了疯病”的意思,辞官不做,将妻子女儿委诸他人,又分散家财。然后他则开始四处游行,寻访求道。据说,之后他又饮用了“神水”,得传密文,甚至还有说他服用了“神粪”的——类似密教的某种“甘露丸”?其中真相如何,各种记录不一——在我看来,这本身就强烈地暗示其中虚构成分的存在。

再过两年之后,他的人生轨迹再度变得相对清晰起来:他住进了那个由于金庸的小说而大名鼎鼎的“活死人墓”当中。不过,真实的活死人墓只是他亲手挖掘出来的大土洞,洞中挂着他自己的灵位。有些趣味的是,他在四角各种植了一颗海棠树,自称这是将来他要使四方教派如一的象征。在这个土坑里面——坑党不知道会不会有住进自己挖的坑的那天?他一住就是两年。

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半路出家的教派创始人得到“天启”之后,并没有立刻开始传教,而需要经过一个蛰伏期。释迦牟尼在“成道”之后过了十四天才开始传法;穆罕默德得到“天启”之后三年才开始宣教;耶稣在“受洗”之后也先是独自进入旷野几十天。这是不是因为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从思想上和语言上对自己的领悟进行组织?或许,王重阳的蛰伏跟这些人不同,他正在进行必要的修炼以达到领悟的境界?

两年之后王喆结束了他的蛰伏,从自己挖的大坑里面爬了出来,筑起一件茅庵,开始传教。可是和他身后的盛名不相称的是,他这一阶段的传教成绩并不理想。忽忽六载过去,他的门徒和伙伴仍然少得可怜——只有四个,而且还不怎么信服他的教理。王重阳不由得感叹道:“门外落花任风雨,不知谁肯悟希夷”。多年来官场郁郁不得志,难道现在成了道士,也要这么不得志下去?如果不要,那么应该怎么办?

其他许多宗教家在创教的早期阶段都遇到过相同的困境。穆罕默德遭到麦加人的抵制;释迦牟尼先在外国(印度当时小国林立)传法;耶稣在拿撒勒为人背弃,他身后基督教会在犹太人城市中的发展始终相当缓慢;摩尼的传教事业起初在波斯也没有成效。走出困境的方法也简单:迁地则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换一个新地方新环境,新宗教就打开了局面。

这种“外地的和尚好念经”的现象是不是因为本乡本土的人比较知根知底,知道传教者过去一些不那么光明伟大的事迹,难以接受他的宣讲?很有可能。在王重阳身上有个例子,他路过终南蒋夏村时试图游说当地巨户姚铉 ,而对方不听的原因就是早知道“害风”这个名头。

大定七年(1167年)夏天。王重阳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家乡到外地传教。这时他做出了一个破釜沉舟式的举动: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庵堂。在附近的村民忙着救火的时候,他却在旁边起舞作歌——将心比心,你会不会还愿意让这么一个危险的纵火分子留在你身边?反正我是不愿意。经此一行,他已经没了后路。(事实上,之后他活着的时候再也没有回到过陕西家乡。)

出走是必然。但是这次出走的时间和方向,是无心、偶然还是有心的选择?是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次出走的时间和去向,都是经过精心研判之后的抉择——如果居然不是,那只能说有人的运气真是太好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下回分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