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夏明翰牺牲看专家是怎样拍砖的 上 -- 萨苏

共:💬97 🌺595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从夏明翰牺牲看专家是怎样拍砖的 上

这次回京碰上个网友, 一见面就说 – 你老萨够滑头的.

何也?你写东西不认真净出错,出错了呢,人家拍你的砖,你悄悄改了又不理人家.

萨一乐 -- 人家帮你改错,受益的是你,占便宜是你,悄悄进村,打枪的不要。。。

写历史题材的作品,在网络上经常会遇到拍砖的。

这拍砖吧,多半是有备而来,而且既然是来拍的,大多数就不会客气,讽刺挖苦的话少不了.有人对这种话特敏感,一不留神会把自己折腾得跟孙悟空一样.

一次,向一位历史名宿请教问题,请教完了说说历史学界的掌故,甚是有趣,随口叹息人心不古.

老爷子奇怪,说何为人心不古.萨说您接触的这些名家,个个谦谦君子,雍容揖让,哪像现在网上舆论环境如此恶劣。

老爷子淡淡一乐,说隔行如隔山阿,你哪儿知道专业玩历史的,那砖才叫往人脑袋上拍呢。

勾起话头,老爷子讲起了当年编中学历史教科书时候的一段经历。

中学历史教科书,老爷子是主编 – 而且是唯一的主编。

有这个地位谁敢拍您呢?这衙门里你主编那就是城隍阿,哪个小鬼敢拍您的砖?

谁都敢拍。

城隍算什么?负责给中学历史教科书审稿的历史学家,哪位不是阎王级别的?

且不说学问,光凭着辈份训你,你也只有站着听的份儿。

那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 审稿的专家要是有意见,专家坐着说,主编只能站着听,而且只能听,可以解释,但是不能反驳。

要说当时编历史教科书这件事,可以说大家都很认真,因为是当一生的事业来做的 – 知识分子么,著书立说很当一回事儿的。如果当时的各位知道今年中国一共出了21万种书,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既然如此,能被挑出毛病的应该很少吧?

那可不一定,在这帮专家的面前,每一页教科书都是如履薄冰。

比如,那天,有人来找主编,说有一段出问题了,专家要找您谈话。

主编赶紧诚惶诚恐地就过去了,于是,一场对话就此开始。

这种对话,因为人家有辈分和职务在那儿,自然带了训示的架势。本来双方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种交锋纯属八路军斗共产党,却火药味十足。

写到这里灵机一动,双方的名字都在学界有些影响,说出来不大好,不如给他们用化名吧。专家,就叫专家吧,主编,既然是反审讯专家,咱就借用李玉和的大名吧,这样可以比较突出共产党打八路军的对话特点。

专家(坐在圈沙发里):玉和(当时专家的确是叫主编的表字,因为他属于主编的老师一辈,很正常)。

主编李玉和(站在地上):哎。

专家:看看这段,怎么回事儿?

主编拿过来一看,是描写夏明翰烈士牺牲的内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夏明翰烈士

这段文字,大家都比较熟悉,今天的历史教科书上大概是这样的 – 夏明翰烈士,1928年被捕,不屈牺牲。在被敌人押赴刑场的时候英勇不屈,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其实,夏明翰烈士被杀前还给哥姐妻各写过一信,并给妻子在信上留下一个血的吻痕。

这些,以当时历史教科书不倡导温情,而把烈士都形容成钢铁战士的原则而言,是不适宜放进书中的,编辑们确实也没往里放,自然不会惹祸。

但是,当时教科书初稿中对于夏明翰烈士的描写,不仅仅是写了他的就义诗,里面还提到这样一段情节 – 临刑前,敌人押送夏明翰烈士游街示众,夏明翰从容漫步,坚贞不屈,口中吟诵这样的诗句 –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玉和”

“哎”

“这是谁的诗啊?”

“这。。。”李玉和主编一看这段诗,汗就下来了。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是个搞历史的都知道这首诗吧,作者名叫汪兆铭 – 大伙儿更熟悉他后来的名字,那就是汪精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汪精卫

汪精卫是什么人,那就不用说了吧。

李玉和手下十几个编辑,分工合作,并不是每一部分稿子都经他手的。怎么把汪精卫的诗给放到夏明翰烈士身上了?!谁这么没常识阿,这不是给我机会去念检查吗?

汗是下来了,李玉和心里却隐隐约约觉得,这段儿初稿他好像看过,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待续]

关键词(Tags): #夏明翰#汪精卫#历史教科书元宝推荐:牛铃, 通宝推:喜欢就捧捧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