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价值组实盘报告】第77周:信贷扩张没有回头路 -- 陈经

共:💬56 🌺1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奥地利学派对美国30年代大萧条的解读

基本观点是——认为20年代的信贷扩张就是大萧条根源。至于萧条发生后政府应对的批评,应该说更多地出于伦理层面(因为他们自己是强烈反对政府干预的),而非科学理论,不必太在意。

至于说弗里德曼那一派的观点,今天正在美国进行伟大的实验。我们正好可以拭目以待,呵呵。

根据罗斯巴德的解释,大萧条的出现是因为繁荣建立在信贷扩张的基础上。罗斯巴德指出,整个繁荣期内,我们看到货币供应增加了280亿美元,8年间(1921-1929)增加了61.8%。这等于每年平均7.7%的增长,通货膨胀幅度非常显著,整个货币扩张以信贷制造的产品——货币替代品的形式出现。1920年代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是全部银行储备的增加。换言之,192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次通货膨胀性信贷繁荣。这在繁荣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特别明显。

中国正在经历一次通货膨胀性信贷扩张(inflationary credit boom),其规模让美国喧嚣的1920年代相形见绌。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02年中国GDP增长8%,2003年的增长是8.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网站,2001年一季度,货币及准货币供应是11.89万亿元,2002年一季度是15.96万亿元,2003年一季度是19.05万亿元,而2004年一季度是22.51万亿元。换言之,2001年、2002年和2003年货币供应增长分别为34.2%、19.3%和18.1%。因此,在过去三年间,中国的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大约是美国在1920年代的三倍。

BTW,今年上半年的M2增速超过28%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如果中国的伟大实践证明这样超高的M2/GDP值能够平安无事且促进经济发展的话,奥地利学派就可以直接散伙,集体来北京拜师了。不过我确实怀疑,这些满脑子自由商品经济逻辑的奥地利人,琢磨出来的东西,对我国这样的官办经济是否有效,呵呵。比方说去年那种政府出台红头文件命令公务员帮助卖房的事,打死他们也理解不了。

所以说,2009年,美国是货币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是官办经济V.S.奥地利学派,这都是百年难遇的好戏,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面临着全球前两大工业经济体至关重要的实践检验。我们搬个小板凳看戏就好了,难得的精彩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