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中见闻 9 14晚更新 -- 马前卒

共:💬37 🌺1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中见闻 9 14晚更新

最近和关中某县的几十个村有点交涉,随便写写见闻。

这次之所以和村上打交道,是因为一起掺和了一下一事一议的财政补贴工作。就是用财政的钱补贴村里的公益事业。就目前来看,村里每花1块钱在工程上,省里可以补贴3毛钱进去。当然是先建后补,验收后直接支付。

不过,不是村里花多少钱就按比例补多少,现在工程总投资(用工折款也计入)平摊到每个人不能超过上年村里人均收入的2%。超过这个不补。这样算下来,其实也没多少钱,一个县30万农民的话,按人均年收入5000计算,2%就是3000万,财政贴900万。之所以这么折腾,据说目的是为了促进社区发育。 自从村提留和农业税都取消,村一级财政已经根本没有独立收入,因为村民再也不肯出一分钱。村级社区已经名存实亡。村长的主要可支配财力来自上级转移支付和各个局的定点支援。现在感觉这样有社区成为办事处的意思,所以想通过这个补贴来改变这个局面。

不过,一开会,财政局和农业局的干部就开门见山——我知道即使有了补贴,你们村干部也依然收不上钱。所以,我不管你们是否真的从村民那里拿到了集资或者是否让村民出了工,反正这事你们只要把手续走好就行,最后见到工程就有补贴。补贴的钱不多,你们也别动脑筋了,省里出钱肯定要查。要有想法,县里那些定点支援的钱貌似更合适一些。只要手续走好,有实际的工程,即使是最近一两年已经做好的也不要紧,到时候一样拿补贴。

接下来各村挨个报项目。报项目之前就是拿村民数字和人均收入来审核。就目前来看,比较好的村子基本都在4500以上,有些靠近西安的村在一万上下。构成基本是40%-50%靠打工,30%靠大棚。当然,这是一个靠近西安的县,不具有西部普遍代表性。

项目中大多还是修路,作为村村通路网的补充,因为村村通保的是行政村,下面自然村要靠自己。另外就是打机井。其实原来机井密度不小了,一个村子几千亩地,历年机井有十几眼甚至几十眼。但是,村里依然喊打机井,原因就是地下水位下降。92年的时候,30米机井可以保证大田供水,就算上大棚,要绝对稳定的供水,40米也足够了。到了2000年就要上百米。现在几个以蔬菜为主业的村子(大棚)。都要求支援打上2孔150米的机井,说这样才可能种蔬菜。否则100米的井,往往只是雨季有水,平时抽上2小时就要等24小时再抽。

地下水的问题很严重,因为不仅是蔬菜用水。当地是中国最好的小麦产区,一年种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2个村长告诉我,现在灌溉就得指望机井,渠道基本不好用,往往100亩就得一个深机井,否则水供不上去。水供不上去有啥结果呢?不仅蔬菜种不了,大田也有问题。小麦没水可能绝收,玉米虽然靠天吃饭不是不可以。但收了麦子再下种的玉米,生长期短,比不了东北那种全年一季的玉米,天气在关键几天不配合的话。产量可以从1000斤跌到100多,基本也是绝收了。

9 14晚更新

今天又接触了2个村,村长上来就问,财政补贴能否用于地面塌陷。这地方完全没有煤矿,这很显然是地下水超采的结果。可惜财政补贴限于水利、道路、绿化、广场等6项。其实原则上什么都可以补,但地方政府为了监督方便,就定了这个不成文的规矩。这也体现了“村帐乡代理”的原则。村里的钱,说是自主花销,但到上边的框框里一转,也就不完全自主了。现在实际上提留收不上来,村里没有独立的财政。只能靠手里尚可机动的土地来弄一些收入,其他收入就是那些不稳定的转移支付或是对口支援单位的项目了。村主任有能量的,项目就多,没能量的项目就少。目前村村通公路基本是搞了,自来水是否普及,一是看平均收入,二就看村主任能量。能量大的,接管道,修水塔,基本用不着自己出钱。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村级要办事,实际上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所谓一事一议争取补贴,30个村,没有一个村长敢于设想真的向农民去收那2%的收入提留,或者说所得税。只能根据争取到的资金上项目。这样项目的建设资金有了,管理养护呢?就很难了。象道路、管道这类东西,哪怕是最简单的农村公路,养护不养护区别巨大。寿命差出一倍也有可能,但村干部也管不了那么远。事实上,各村修的水泥道路,基本上不配筋,路基碾压就算。我提醒他们,少配一点传力杆,稍微处理一下路基,道路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不少,可他们还是坚持成本第一,各组尽早通硬化道路第一,其他一概不论。中国农村,在选举尚且没有规范化之前,已经先得上美国式的政客选举病了。村级自治,尚且任重道远,不是一个直选村长就能解决的。

通宝推:老芒,西瓜子,南方有嘉木,深大,桥上,kmy18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