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次抨击李二卖国。 -- johny

共:💬48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议和
家园 和约的批准和互换

与朝野上下反对批准和约的呼声相反,这时清政府受到来自日本,美国和李鸿章方面要求及早批准和约的强大压力。《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即4月20日,日本明治天皇迫不及待地批准了和约。同一天,由任命伊东己代治为换约大臣。当天,伊藤博文在广岛向李鸿章发出日本已将和约批准完毕的电报,“希清国皇帝陛下亦同样对此加以批准。”4月23日,陆奥宗光又通过美国驻日公使谭恩和驻华公使田贝,询问中国政府对批准和约的意向。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又电训驻英,美等国公使,命令他们努力争取驻在国政府对条约批准给予支持。对此,英国政府表示谢绝,美国公使欣然应允。4月29日,日本驻美公使栗野慎一郎致电陆奥称:“媾和条约批准之件”,美国已承诺“电训驻北京美国公使劝告中国从速实行”。并警告中国说:“假如中国不能批准条约,日本肯定再次发动更猛烈的战争。那么欧洲各国也许要卷入到事件中去,其结果中国将失掉比日本要求还多的领土。”

和约签订的第二天,即4月18日,李鸿章一行自马关乘船回国。船抵大沽后,立即派随员杨福同乘火车至天津,星夜进京,将约本送交总理衙门。李鸿章抵津后,称病不出。4月20日,向皇帝奏报签约经过,并请求批准换约。当他知道各省督抚及在京官员纷纷上奏,反对这个条约后,十分惶恐,恳请科士达(前美国国务卿,也是李鸿章去日本签约使团中的一员)替他进行游说。

科士达接受了李鸿章对和约进行“申辩并催促批准”的委托,在京城大显身手。他为了执行美国政府所谓“劝告”中国“从速”批准条约的意图和李鸿章的委托,一再“请求同军机处举行皇帝批准条约的会议”,最后终于如愿以偿。配合科士达的游说,李鸿章也不断对清政府施加压力。4月23日,俄,德,法三国公使已公开出面干涉,反对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但李鸿章却于4月27日,28日两次致电总理衙门,故意摘引英,法等报纸反对本国政府出面干涉的新闻。旁敲侧击,暗示清政府依靠他国干涉已经无望,只有早日批准和约。(呵呵,看到这里,还有要给李二翻案的吗?) 4月29日,光绪皇帝电谕李鸿章:“台民誓不从倭,百方呼吁,将来交接,万难措手。”要他商改条约。李鸿章断然拒绝,并以恐日本“决裂兴兵”相恐吓。

清政府在日,美及李鸿章的催促下,计无所出。只好一面通过驻外使节寻求欧美各国列强的帮助;一面再次征求重臣对和战的意见。4月25日,军机处以廷寄电达在山海关督师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和署直隶总督王文韶,谕令他们各抒已见,条陈战和意见。王文韶“游离两可之间,敷衍塞责”。刘坤一反对批准和约,主张整军再战(虽然廉颇老矣,这位湖南汉子可还是血性不改)。同时,军机大臣,总理衙门,王公大臣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之间,也在紧急磋商。或战或和,争论不休。

5月2日,陆奥宗光致函美国驻日公使谭恩,拒绝田贝转来的清政府关于延期批准交换条约的请求。同一天,伊藤博文也向李鸿章发出反对延期批准条约的通电。清政府请求欧美列强的帮助,或遭到拒绝,或复以推脱之词,或施以敷衍手段,均无确实着落。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感到批准换约已无可再拖。乃于5月2日批准和约并任命伍廷芳为换约大臣,前往烟台换约。5月7日,伊东己代治到达烟台,同伍廷芳会晤。8日换约完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