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时候,我们如何和先进国们谈生意(续) -- 陈郢客

共:💬238 🌺187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问得太深了。我只能勉为其难回复一下。

1.1959-1961年灾荒数据差异太大。而且“损失”人口的计算方法亦有种种不同。——我对此的态度是:打酱油。

我觉得,如果能调研一个1000人以上的样本,把信阳地区还原一二,这种细节数据的分析可能会更可信些。现在,亲历过灾荒的重点地区,很多人都活着呢,这份记忆值得挖掘。

我曾访问过5个信阳家庭,得到一个共同点:他们说最难过的是1960年春荒。1961年,就好些了。

其中一户,有一个亲戚饿死——那个亲戚在1960年选择投奔下面的亲人。下到很偏僻的村子,最终死了。倘若留在县城或与县城很近的村子,应当能活下来。

但这个样本太小了。这件事上,我觉得: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希望有人能做扎实的工作。

2.大跃进,在农业上面,是包括“积肥运动”的。

50年代,各处禁运,不自力更生,怎么办?这个方面,就可以做一篇大文章。我只能暂时不说了。

如君感兴趣,可以去人民日报资料库里看相关的种种文章。(我草草看过一遍,还没有整理完毕)。

3. 我以前在《小杂感》里说过,如果以“万历十五年”的方式截取建国史,我会截在——1964年。

1968年,按西方很多学者“三年文革”的分法,文革都快结束了。

是的。文革,官方说法是10年;也有“3年”的划分法。

原来,也可能是……

一个多元开放的起点,才能帮助我们深切地触摸那段历史。

对于建国史,我未知的比知道的太多了。对于没有亲历的时代,只能老老实实补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