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再聊《大盛魁》(上) -- 老拙

共:💬68 🌺3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拙分析这个问题好像欠缺了一个对立场的分析

个人意见,如果对这种商业模式不称其为“官商勾结”及“垄断”,那并非说不通,因为在限定内蒙商贸流通市场的参与者为旅蒙晋商群体,或再加之部分获得特许权的其他商人,在这样的情境下,那么在这个群体内,至少在老拙的资料中,嘉庆八年之前,可以认为是具有相当自由竞争色彩的市场。假如不存在嘉庆八年的事件,这一市场当然也会随着竞争变化,出现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但这种垄断,可能至少也应算是带有必然性质的商业发展结果。

但这里面有几个疑点,

首先是市场进入壁垒,就像楼上响水湾所说,这个市场进入机会并不是公平,而是自始带有浓厚的政府干预色彩,暂且不论这一个事实是否带有许多时代的必然性(比如只有晋商这一群体在当时具有从事该项业务的商业实力),从需求方角度看,或者从蒙民角度看,这一市场进入壁垒是垄断的,而进入群体的有限,特别是商业模式不同,或利益取向不同的群体类型数量不足,必然带来利润的高涨,这个并不会因晋商的“舍得让利”而归于消失,甚至其降低程度都很可能是相当有限的。

第二个疑点是蒙族权力阶层和蒙族自由民(如有)及蒙族非自由民的利益肯定是不同的,而晋商贸易的主要终端客户群,很有可能是蒙族自由民,而其主要的合作方,则是蒙族权力阶层,那么联系到其进入资质的认定方,更是当时的清政府,那么从晋商立场,固可以认为其百般艰难绝非“勾结”亦未“盘剥”,但由于政府及非市场因素干预色彩极其明显,从蒙民立场,或从整个商业模式的角度,认定其主要为“勾结”并且存在“盘剥”,不为过。

其三,主要为猜测,嘉庆八年政府介入的不可抗力,导致市场主体洗牌,市场结构出现变化,形成三分局面,这一过程从情感角度来说,固然可以用“大盛魁是最早进入草原的旅蒙商,舍得让利,在牧民中口碑不错”来归因其最后三分市场的格局出现原因,但是从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角度,恐怕都很难用这么感性的理由来解释。当然,没有资料,近于空口白牙,无法给出具体分析。

唯有一个想法,比较受葡萄当初的提法所启发,对于经济史方面的国内案例,今天我们无论是发掘,还是分析,大多重其“义”的感染,轻其“利”的分析,这个甚至与当事人的自身情感走向无关,也即,或许大盛魁,或其他古代近代商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果真是如今天资料发掘那样,是凭着一腔热血,或者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取向,来从事商业经营。但这种精神,以及情感取向,未必能够移植到今天的商业环境。而案例的作用,在于揭示一种规律,这些规律应该具备可规范的外部条件,并且拥有可测度的行为模式,从而形成可参考的运行过程及结果。这就需要从数据角度,真正的去解构案例。

当然,我们有浩若烟海的史书,却存不下区区数卷的账簿与契约。而我们的心底,毕竟还是重义甚于重利的传统人文积淀,何况剧本终究还要靠以情动人。

只是,总该有人去做分析,然后去尽可能的把古朴的规律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来传播,“义”是先人的智慧,“利”同样也是先人的智慧,同样也值得去借鉴,参考,应用,传播。可惜,有人在做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