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討論中的馬爾可夫過程 -- 柠檬籽儿

共:💬18 🌺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討論中的馬爾可夫過程

馬爾可夫過程(Markov chain,馬爾可夫鏈)是俄國數學家安德烈.馬爾可夫(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Марков,1856-1922)提出的一種隨機過程。在這種過程中,系統未來的狀態決定于現在的狀態,而與過去的狀態無關

聽上去有點兒暈,沒關系,舉個例子。天氣系統是一個馬爾可夫過程,天氣的狀態可以簡單的定義為[晴天,雨天,多云]。那么,明天的天氣,比如[晴天]的概率,僅由今天的天氣狀態決定,而與昨天的天氣是什么狀態無關

那語言交流中的馬爾可夫過程是什么呢?

先聽一段相聲,

...

甲:聽說你們說相聲的都多知多懂?

乙:告訴你說吧!無所不知,百行精通, 什麼事兒都懂!

甲:喝! 好大的口氣, 有一件事兒我不太明白, 想跟您請教請教!

乙:沒問題!有什麼不懂的,儘管說出來.

甲:喝! 真不知謙虛啊! 好, 我就來難難你! 我在河沿兒上, 看見一隻小老虎啊.

乙:小老虎?

甲:四條腿兒, 沒有尾巴, 茶杯大小, 渾兒都是綠疙瘩, 還叫喚著呢!

乙:怎麼叫啊?

甲:( 學蛙鳴) 呱!呱!呱!

乙:嗐, 什麼都不懂,那不是老虎!

甲:那是什麼?

乙:牠的學名叫青蛙, 又叫蛤蟆.

甲:奇怪了,那麼點兒大的東西,怎麼叫喚起來那麼大的聲音哪?

乙:就這個你都不明白呀!

甲:啊!

乙:那我可以告訴你,因為這動物雖小,可是它肚大、脖憨、口兒敞,所以叫喚出來的聲兒就大. 也不光是蛤蟆,凡是肚大、脖兒憨、口兒敞的,他叫出來的聲音都大.

甲:喔, 凡是肚兒大、脖兒憨、口兒敞的,叫喚的聲兒就大?

乙:對!

甲:那我家的字紙簍,肚兒也大、脖兒也憨、口兒也敞,它怎麼不叫喚呢?

乙:它?……那是竹子編的,別說叫,連響都不響。

甲:噢!竹子做的不響?

乙:對了。

甲:那和尚、老道吹的那個笙、管、笛、簫,全是竹子做的,怎麼它一吹就響呢?鳴哩哇呀鳴哩哇的?

乙:那是因為啊, 笙管笛簫有眼兒,竹子編的帶眼兒的一吹才能響哪!

甲:我們家有個大米篩子,也是竹子編的呀!上頭淨是眼兒,怎麼吹不響呢?

乙:篩子哪?…那是圓的、扁的不能響。

甲:噢……圓的、扁的不響?不對呀!戲台上的鑼,也是圓的、扁的,怎麼一敲「鏜」!那多響啊!

乙:它?…它是響啊!鑼當中間兒不是有臍兒嗎!有臍兒的才響。

甲:那鐵鍋中間兒也有臍兒,怎麼不響呢?

乙:鑼是銅的,鍋是鐵的,銅的響、鐵的不響。

甲:廟裡掛的鐘是鐵的,怎麼一撞就響呢? 聲音還特別大!

乙:這…它不是掛著的嘛!鐵的, 掛起來一敲就響。

甲:鐵的掛起來就響,我們家有桿秤,那秤坨掛了八年啦,一回也沒響過!

乙:那是實個膛兒的,不能響。

甲:炸彈也是實心兒的,響的聲音還小嗎?

乙:炸彈裡填滿了藥啦!有藥才能響哪!

甲:那麼中藥鋪、西藥房,裡邊兒全是藥,怎麼沒有聽見它響過?

乙:藥房、藥鋪的藥是吃的呀!往嘴裡吃的不響。

甲:泡泡糖也是吃的,那泡兒怎麼會響呢?

乙:泡泡糖裡含有膠質啊!有膠質的就會響!

甲:膠皮鞋怎麼不響呢!全是膠的呀?

乙:膠皮鞋?…它不是挨著地嘛!挨著地的不響!

甲:那汽車的輪子爆胎呢?「砰」的一下子,可響了!

乙:那?…那輪胎裡有氣呀,有氣才能響哪。

甲:你肚子裡有氣沒氣?

乙:有哇!我這就一肚子氣了。

甲:它怎麼不響呢?

乙:肚子響啊!你打算把我氣炸了是怎麼著?您這不是起哄嗎?

甲:對!我就是成心氣你。

...

改寫自吳兆南, 魏龍豪, 陳逸安 "相聲來了--大師過台灣" 紀念集. 及部份錄自台北曲藝團文字檔

以上引自外链出处

這段活兒中,捧逗之間話語的傳遞其實就類似一種馬爾可夫過程

好笑之余,其實我們也要檢討一下,在西西河的討論中,類似馬爾可夫過程是不是多了一些。

馬爾可夫過程是一個隨機過程,沒有信息輸入,因此,這個隨機的過程只會帶給整個討論永不休止的混亂。比如,討論雙方不停地給出各種結論和判斷,這些結論與判斷都只是產生于對對方剛剛做出的結論與判斷進行的回應。那么可以想見,一條明顯的吵架馬爾可夫鏈就完美的形成了。因此,伴隨著馬爾可夫過程,我們看到樓歪了,我們看到吵架了,我們看到人與人開始相互攻擊了,最后,我們看到了更加對立的情緒并得到一個解不開的心結

瓦解馬爾可夫的過程的唯一方法,就是添加作為負熵的信息。有人說,“理越辯越明”。其實未必,要看如何進行這個動作。如果辯論的過程是一個開放的過程,辯論的雙方都投入大量的信息,那么,如果做出判斷的條件(充分的信息和好的判斷方法)被滿足,雙方最后很有可能達成一個共識,這個共識往往是創造性的,是討論雙方在討論之前都沒有想到的,這恐怕才是有意義的討論。

對我而言,在討論之前建立的結論其實可以輕易拋棄。因為在科學研究中,結論只是一家之言,是無足輕重的,重要的在于有多少數據。發動一次討論的目的,其實也更在于能夠收集更多的真實數據,支持我們看到真實的世界。

據此,一次有效討論的成功判據(P)決定于討論前后的信息增量(delta S)的符號,即

P = 1, when delta S = S(t1) – S(t0) > 0, where t1 > t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