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 -- 江南水

共:💬62 🌺7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

写在前面

一说到故事,很多人都会想到童年偎在长辈身边听来的那些事儿,或者是自己从小说中看到的那些事儿。在长辈的口中,故事里的人物有好人有坏蛋,最后都是善良的好人打败了邪恶的坏蛋;小说也告诉我们,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

当自己开始人生历程的时候会茫然的发现,所谓的好人和坏蛋并不像长辈口中说的那样泾渭分明,所谓的正义和邪恶也没人像小说那样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

如果知道一点历史的话,或许能够减轻内心的茫然。

其实,历史也是故事。

“历史”的英文名称是“history”,字面的意思就是“男人的故事”。

女权主义者可能会对这个说法有意见,毕竟人类的历史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的,凭什么只是“男人的故事”,据说有人造了一个词“herstory”,以达到男女平等的目的。

不过,翻开中外的史籍就会发现,男性的人物远远多于女性的人物,男性的事迹也远远多于女性的事迹。在史籍上,男女是事实的不平等,不是造一个“herstory”就能改变得了的。

无论是“history”还是“herstory”,总之,历史就是人类的故事。

故事,过去的事儿。

不知道为什么,从接触历史的第一天开始就喜欢上了他,到现在差不多有二十个年头了,相信以后还会继续喜欢下去。

其实,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点历史情结,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那就是,历史总是让人惦记。

中国人的历史情怀,或许只有西方人的宗教情怀才能媲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中国的宗教,至少是某些中国人的宗教。

这某些人就是中国的政治人物。

放眼世界数千年政治史,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中国,并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宗教终端裁判者来制约那些手握重权的政治人物。但是没有哪一个中国的政治人物说出,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他们可以不管生前的洪水滔天,但是要顾忌自己身后的历史评价,一代雄主楚成王都被儿子逼得上吊了,为了一个谥号竟然死不瞑目。

从最早的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到后来的话本小说(三国演义)、各种戏剧,都对历史人物做出了臧否。

在口口相传中,无数雄才大略的历史人物就这样被贴上或好或坏,或忠或奸的标签,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间。

这就是历史舆论的力量。

自古以来舆论就是流水,这些民间评价里面掺杂的水分那更是多了去了,所以历史人物也不怎么看重这些口口相传的评价。

历史人物看重的是如铁史笔写下的评价,也就是在史书上的评价,所谓“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是也。

即便不是乱臣贼子,也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身后在史书上的观瞻,无数手握重权的历史人物不得不像祥林嫂那样咬着牙一遍又一遍的对自己念叨“须作不得快意事”。

纵观中国历史,那些由着自己性子折腾的主儿都没有得到好的评价,无论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伟大如秦始皇、隋炀帝,不伟大如明武宗朱厚照,那口碑都是惨不忍睹。

这些臧否,无论是民间的口头评价,还是官方的史官评语,很难说不正确,也很难说很正确。在做出臧否的时候,人们忽略了一点,很重要的一点,这些历史人物也是人。

普通的历史人物也罢,帝王将相也罢,他们跟今天的你我他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会紧张会恐惧的人。

只有把这些历史人物放到普通人的位置上,从人的角度分析他们个人及他们的所作所为,才可以相对准确的理解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那么做。

所谓的人性史观中的人性不能只及于身在下层的普通人,也要多少分给那些身处高位的人一点儿。

普通人身处底层,是弱势者,需要我们更多的同情和悲悯。

身处高位的人物,是历史的强者,我们可以对他们提出高于普通人的要求(春秋责备贤者),但是不应该有超过人性之外的要求,这对他们不公平。

给历史人物以人性的温暖,不要把他们当成冷冰冰的价值符号,这才是对历史人物应有的态度。

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是为我们提供了无数或英气勃发或心机深刻的历史人物,还提供了数不清的或精彩绝伦或奇谲诡异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都俱往矣了,他们的骨头都化成尘土了,再纠缠于对他们是好还是坏,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实在是一件很无趣的事儿,但是他们留下的那些历史事件的确是一个宝藏,至少是一个讲故事的宝藏。

拜我国悠久的历史所赐,基本上不用费什么事儿,就可以随手拎出一串串精彩的故事,差不多每个中国人都能够对这些故事说个一二三,这是一件好事,那是一件坏事。

历史事件真的就是那么简单,非好即坏吗?

答案也许没有这么简单,但是也没有特别复杂,他就隐藏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跟鲁迅先生一样,我也从史籍的字缝里看出了两个字。

跟鲁迅先生不一样,我看到的是“利益”二字。

无数历史人物终其一生为的就是这两个字,无数历史事件的发生也是因为这两个字。

我没有人云亦云的习惯,也没有翻案的爱好,只是想把历史事件中的利益纠葛整理一下。

只要把历史事件中的利益纠葛理清楚了,历史事件本身的好坏是非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利益本身没有黑白,他只是一块灰色的磁石。

芸芸众生也很自觉的紧密团结在以利益为核心的磁场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共同参与了历史进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诚哉斯言!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的双眼常年浸淫在灰色的利益中,也不可幸免的失去了原来的黑白分明。

一个崭新的成历史色盲诞生了。

不知道我的历史色盲症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只好把患病期间看到的一切先记下来,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以纪念我那些逝去的人生。

若干年后,在得老年痴呆之前,如果我还能够看到这些文字,希望那时候的我会轻轻的说一声:哦,原来我还曾经这么想过啊。

我更加希望那时候我的双眼已经恢复了黑白分明,然后说一句: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历史色盲讲的是故事,没有任何色彩的故事,不是历史,历史是有身份的人研究的对象,历史色盲没有资格对历史说长道短。

虽然讲的是故事,但是故事的来源都出自正式的史料。

这些史料包括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还有其他的一些史料,《国语》、《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汉纪》、《东观汉纪》、《后汉纪》等等,还参考了《竹书纪年》、《世本》等先秦时期的材料。除了这些故纸堆里的史料,还会用到今天的一些考古成就。

中国传统的史书不是堆砌史实的资料书,里面更多的是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臧否,也就是说,传统史书的主要功能是说教。

因为传统史书承担着沉重的教化任务,所以对很多史实的记载极为简略,有时候就是流水账,交代个三两句了事。

这可害苦了讲故事的人,为了把故事讲明白,我不得不加上自己的分析和推测。

这些分析和推测只是为故事服务的,跟历史真相无关,我也没有探求历史真相的兴趣。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便,我还是从正式史料中拾取前人的牙慧,一是因为本人对历史的偏爱,毕竟跟他有了二十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本人没有自己创造故事的能力。

就说这些,国庆后故事开始。

多说两句

不知不觉竟然离开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里,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西西河,也思念着河里的各位良师益友。

这一次我想写一个长一点的系列,从中国历史的开端写起,希望各位继续指教。

先把前言发上来,测试一下自己的人品,如果响应的程度不理想,就不贴以后的东西了

玩笑一句。

除非因为不可抗力上不了西西河,我是不会离开西西河的,就像我不会离开历史一样。

所谓的不可抗力,就是通俗所说的,西西河被封,因为我在国内。

元宝推荐:擎箭天使, 通宝推:oboeman,不尔罕山之巅,龙驹坝,居庸叠翠,花差花差农民,月亮咏叹者,一无所之,史文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