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半原创】只分良莠,不分汉回 -- 懒得起名

共:💬34 🌺121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半原创】只分良莠,不分汉回

懒人本来深潜中,实不愿意众大牛前胡乱冒泡,可最近河里新疆的事情吵得太乱,还有某些看过24史的高人努力跳脚,鼓吹少数民族悲情汉族万恶的伟岸观点。说实话,俺实在看不下去啦,简简单单的事情能弄出这么多花样,是西西河的幸运还是不幸?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懒人没看过那么多书,回顾不了那么远历史,咱就看看清朝的吧,林则徐:只分良莠,不分汉回

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月,林则徐被贬抵滇后,永昌、顺宁、缅宁、云州一带,“却尚安静”,“汉回现尚不斗,……恐九月收成之际必大有事”。林则徐为了弄清“回汉互斗”,聚众抗官事件的来龙去脉,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林则徐撇开先前在事文武,派新来的或原来未曾经手军务的道台、知县王发越等,进行明查暗访。并亲自深入部门和民间了解“汉回互斗”情形。他认为过去在署陕甘总督及接任陕西巡抚期间,对于陕甘地区回、汉互斗互杀问题,曾采用“两教弗区分,总以顺逆断。锄恶不偏回,扶善不私汉”的方针来解决,自觉效果不错。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云南的汉回纠纷和互斗情况,提出不同意前任云贵总督贺长龄的“助汉杀回”政策,他在给林汝舟信中说:“从前入手时,原不必专指回民为匪,今中外并为一谈,滇中有折,注语上无不曰‘回匪’,曰‘回务’,若有回而无汉也者,若汉人中无匪也者。及奉上谕,无不照折声叙,无怪回人不服。”林则徐根据情况,采取比较灵活多样的政策。他上奏指出:“此时断不可再行用兵,致滥杀而转滋借口”;“若必一时穷治追溯搜查,则查汉而汉人即目为护回,查回而回人又目为护汉,汉回各执一说,分辩不清”,他在《复陈汉回情形片》中说:“窃思汉回虽气类各分,而自朝廷视之,皆为赤子,但当别其为良为匪,不必歧以为汉为回。果能各择其良,以汉保回,以回保汉,协力同心,共驱外来游匪。”林则徐又在另一奏折中强调:“又令各具互结,以回保汉,以汉保回,永禁侵陵,务敦和睦。”林则徐对回汉关系问题能有上述这种看法,说明他确是具有政治卓识的一位能员。他的见解已超越当时统治阶级一般官僚士大夫的看法。这是林则徐处理云南汉回问题的指导思想,也是他能较稳妥处理汉回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吧,各位河友,懒人抄这段林则徐故事的目的不是要竖个政治楷模让大家敬仰,只是希望大家发言的时候,多少参考下前人的经验和水平。新疆的问题不在于少数民族,而在于政府姑息莠而憋屈良,就是这么简单。

最后,作为汉人和中国人,懒人用下符坚的话作个总结(懒人是要大家看看人家的胸襟,后来的败仗和那个胸襟没啥关系):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汝其息之,勿怀耿介。夫天道助顺,修德则禳灾。苟求诸己,何惧外患焉”(《晋书·符坚载记》)。

再侃两句:链接出处

再再侃两句:链接出处

再再再侃两句:链接出处

通宝推:不打不相识,楚庄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