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走向胜利(十七) -- 朱百山

共:💬18 🌺6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走向胜利(十七)

朱平球是南方人,生长在鱼米之乡。虽然家里很穷,平时不管是稀得或干得,吃的总是大米。没有大鱼大肉,但河沟里,稻田里,黑鱼,鲶胡子,汪丫,虾,黄鳝,泥鳅有的是,只要勤快,都能搞到。

到了北方,河南,黄泛区。这里的生活实在不习惯,连吃饭都要学,不然就要饿肚子。

绿豆磨成面,不过筛,连麸皮一道和好,做成绿豆粑粑贴在锅上。蒸熟后,颜色有区别,形状倒像南方的米面饼。吃吃看,咬上一大口,嘴动几下,嘴里塞得满满的,再嚼,嘴张不开了,咽不下去,只有吐出。再吃,还是这样。本地同志教他,吃一小口,慢慢嚼,再喝一点水,好咽。

吃杂面条,高粱,黄豆,绿豆,还有山芋干,就是没有小麦。这些粮食磨成面,也不过筛,和在一起擀面条,一擀就散,只好把面擀成薄片,用刀切成条不条,片不片的下在开水锅里。吃时,你说它是糊吧,它有疙瘩。说它是疙瘩吧,它又是糊。吃吧,经常还是半生不熟的。

吃菜,别说肉了,就是蔬菜也看不到。搞一些干辣椒,放锅膛里烧焦,取出打打灰,放一个粗碗里,搁把盐,加点水,捣碎就是菜。虽然不可口,倒也还下饭。

何宪跟着朱平球当通讯员,天天在一起,看到朱平球每天吃饭受罪的样子,心里很不好受。扶沟街上有卖白面馍的。一天,何宪偷偷买了两个白面馍,给首长吃。朱平球实在不忍心一个人吃,让何宪找来区队长王础同志,王础也是南方浙江人。两个人,一人一个白面馍,不能公开吃,偷偷的吃,还让何宪在门口站岗,来人不让进,就说区长和区队长在屋里商量事情。

又一天,何宪从回民那里偷着买回一块熟牛肉,有半斤多。还是不能让人看见,背地里吃掉了。哎呀,这河南的牛肉多香啊,多好吃啊。朱平球有时想;现在要到扶沟吃牛肉,可能没有这么香了?

这年快到春节了,有一位街长对朱平球说:“区长啊,快过年了。”

朱平球回道:“是啊。”

那位街长又说:“区长,你是南方人,过年我送你一点小礼物。”

朱平球说:“你的心意我领了,礼物不能收。”

街长说:“一定要受的,我家保存了一点江米,送给你过年,够吃两顿的。”

朱平球自幼生长在南方的鱼米之乡,只知道糯米,大米,籼米,小米,晚稻米,红稻米,还不知道河南产江米。街长送来了江米,朱平球一看就是家乡产的马籼稻米,大概有三斤多。

三十晚上,朱平球和区队的干部,战士在一起吃年饭,搞了两个菜,粉丝烧肉,萝卜烧肉。炊事员同志照顾区长,用大碗蒸了两大碗米饭。朱平球吃了一碗,另一碗要同志们吃,没有人吃,让来让去还是朱平球吃了。

朱平球吃完米饭想,要是再有一碗,还能吃下。这米饭多香,多鲜,多好吃啊!要是回到家乡,见到久别的大米,天天有大米吃有多好。难道朱平球和大米有这么深的感情吗?绝不是。如果一天三顿都是大米,那不就是我们打回南方了吗?那不就是我们胜利了吗?

自从在施德生书记家挑明了朱平球和施芳的关系,随着时间,两人相处也有了感情,后来结婚了。

一次,地委机关转移,在离扶沟城东南二十多里的双喜河边,黄泛区青砂淤。突然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扫射。那是一片开阔地,无遮无档,没法隐蔽,当场就牺牲了二十多人,其中就有施芳同志。

鄢陵县城南,黄水窝里有一条长岗;道林岗。这天,鄢陵县县长刘新运同志,率领县大队的两个中队宿营在道林岗。刘新运同志和朱平球是抗大同班同学,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同志。县委书记安林同志,率领一个中队宿营在离道林岗四里路的另一个村庄。夜里,国民党一个骑兵团长途奔袭,包围了道林岗。

战斗打响后,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刘新运同志指挥部队坚守待援,但一直没有等到援兵。最后刘新运同志战死,牺牲了,两个中队全部被敌人消灭。

鄢陵县委书记安林同志是知识分子,没有带兵打过仗,毫无战斗经验。他率领一个中队离道林岗只有四里地,此时只要他将部队拉到道林岗外围,集中火力,一阵猛打。刘新运同志等的就是这一刻,他就可以率领部队突围了。安林同志率领的一个中队一枪未发,在他指挥下,把部队拉跑了。

朱平球知道了道林岗惨案的真实情况后,非常愤怒。一次战斗,近三百人被俘,牺牲,两个中队被消灭,一个县大队损失一大半,影响多大。这次损失有可能避免,或降低到最低限度。身为县委书记的安林同志,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不管有没有战斗经验,都要对道林岗惨案负责。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战友的感情,朱平球给地委写了一份报告,要求追查安林同志责任。

地委接到朱平球的报告后,非常重视。经过调查证实后,安林同志受到严重批评,免去县委书记职务,调地委组织部任部长,但不参加地委。安林后来知道这份报告是朱平球写的,因此怀恨在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