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实验】你的名字,经得起搜索么? -- 大懒虫1号

共:💬96 🌺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点感慨

我搜索到了一篇自己在02年还是03年写的采访记录。

由于是属于某期刊的,所以,是需要收费下载的,通常是无法看到原文的,但这个原文由被采访对象让人录入后放到他们的网站上的,但是他们的网站在这次搜索中并没有出现,文章出现的原因是被人拷贝到天涯的关天茶舍里去辩护一个有争议的“名人”的,也就是出现在我的采访手记里的主角。

怎么说呢,一般我极少看自己过去写的文字的。这次我重新看了一遍那个长达五六千的文字,唉,写得真不错啊。难怪当时惯于通过媒体来宣传自己的那个采访对象说是那么多主流媒体大报社CCTV等记者们都写不出那么准那么清新自然的牛文。我采访完后就直接发表了,还把照片直接整上去了,由于时间仓促,我省略了把原文让被采访对象审阅一下的过程,所以当收到杂志来电话的时候,我做好了被指责的准备,可没想到是一连串的表扬和感谢。。。记得那个作为带头稿的文章发布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编辑部都接到表扬俺的读者来电。彼时,俺是欣欣然的,俺之前和之后很少写文章给成年人看的,俺都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去访问的时候孩子们知道我是某杂志某栏目的专栏作者加编辑的时候,都会表示出热烈状,让俺觉得很温暖很感动很值得。。。。。

现在我看了那篇文章的感觉,却是很不同的。很感慨很感慨。那篇文章里我所描写的我那个采访对象采访主题,其实都是我自己想看到的东东,是我自己多年来对这个领域的深刻感悟罢了。然后我把它们安置到我那采访对象上面去了。我只是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而已,人类的局限之一。而刚好我的感悟获得了群众的强烈共鸣。

为嘛有此感慨?很简单,通过重新阅读我发现自己现在做的事情,跟在那篇文章里所想的,本质很一致,只是我现在在行动力方面的能量更强而已,那时候,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上,现在将之落实到行的层面知行合一的层面罢了。而那个当初被我采访的对象,忽悠罢了,跟我这几年碰到的很多忽悠者,无甚区别。假的真不了。只是我很郁闷我的那么真诚的文章被用来给他打掩护。好在他的忽悠里的确也有真的成分,能起到积极作用的,否则也不会有争议了。主要还是他功力不够。

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