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印度的事情 -- MRandson

共:💬143 🌺969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几点:路、印度及工业的发展

首先讲,安德森同学这一篇,又讲了好些点很有益的启示,我再次应辩,并不是说全盘反对安同学的观点。

但首先,我认为安德森同学,无论是对于我的观点,还是老广的观点,我觉得都有一些误解。

首先,工业基础设施,只是路吗?

回答它不只是路,而包括其他发电设施电网设施等等。最简单的,除了大网络之外,去找一本国内某地方的经济开发区的初期报告,基本就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涉及了。所以把工业基础设施单单地理解为路,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即便只是路,对于工业发展而言,重要吗?

回答,重要,很重要。

安德森同学强调,一再强调,印度的工业发展落后,“是社会组织形态有问题”,是“用封建农业社会的组织形态搞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我非常赞同这一点,而且我在与他人的辩论中,也一直强调这一点

但安德森同学,我们还需要问,一个适应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社会组织形态,从何而来?

根据我们中国的经验,它是由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带来并形成的。这其中包括土地革命甚至文化革命。大量开展文化教育、提高医疗卫生保障、建设基础的重工业设施(其中也包括大量工业基础设施,甚至包括如何为铁路提供可靠的车轮箍,马钢车轮轮箍,这些对后续工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这些都没有错。我非常赞同。

但我们又必须要考虑到,通往现代工业社会组织形态的道路,是多样化的。西欧不少社会,并没有事实上的土地革命和文化革命,但他们的社会组织依然形成了。英国甚至今天依然留存有大量的工头制(当然,这是受诟病的一部分,但我们能否认大英帝国曾有的光芒吗?),德国有产业银行制度。而我要说的是美国——

美国为何首先第一个大规模地应用了最具有今天意义上现代工业特征的大规模生产方式(现代工业化的社会组织)?

亚当斯密无法告诉你,马克思也无法告诉你。但是如果你去阅读任何一本工业史、商业史的著作,比如A.Chandler或者D.Nobel这样的人的伟大作品,他们都会在涉及美国的第一章甚至是第一节告诉你:

路,铁路!

美国职业经理人的崛起,大规模无差异性(无工头)的劳动力队伍的产生——这些都不是从欧洲继承来的——正是因为在盎格鲁萨克逊之前的文明中从未出现过的广袤大陆上,有了铁路和电报。

广袤大陆上交通与通讯的需要构成了日益复杂的网络,这使得原来基于个人的控制手段无法适应这一复杂系统的操控需要,所以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阶层脱离开欧洲(移民)传统、应运而生,即:基于一套严格的职业规范而不再是基于个人控制来实现对一个庞大网络的管理。

而1-只有有了这样一个非工头的职业管理人的阶层,才产生了反对工头势力的社会力量(工头传统倒是初期从英国继承来的),这为从贵族工人手里剥夺对车间的控制权提供了社会阶层力量。

2-也只有一个庞大的交通通讯网络,才能够把大量的新移民按照需要运送到不同的地方,受训成为掌握简单但足够的技能的无差别工人。

这才是美国这个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工业社会起源的最初形态。美国的现代化工业社会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中形成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洛克菲勒开宣讲会形成的,不是新教教徒的盟誓;是通过这样的实践形成的。

那么,路,重要吗?

但更重要的是,无论对于我还是对于安德森同学而言,不是想强调路和其他工业基础设施就一定能带来从工业前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形态的转变。我的回答是:对于印度是否能够因为工业基础设施的显著提升而发生质变,我不知道。

但我强调的是,这是一个动态的、演变的过程。这对于安德森的论证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即现代化工业社会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突然变化的,也不是TG或者美国资本家派了几万个政工干部给人民大众开思想动员会形成的,它是通过一些工业实践的载体而发生变化被逐步形成的。我们不能低估这种“工业实践”形成的难度,但也不要有这种迷信,即因为它非常难,所以印度永远都不会因为一些工业实践而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印度是一个落后的社会,但不是一个不可救的社会。因为历史中现代工业社会形成的路径的多样性,所以我们不能断言印度一定须得走一条中国50-60年前的道路或者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方能实现这个转变。它的路径极有可能是我们所未知的、不曾预料的(虽然我期望它永远不要发生)。在这种可能性中,路--泥路、公路、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网络,信息公路--电话、电报、互联网,工业基础设施-电力,自来水、燃气、下水道,物流平台--港口、转运站、物储中心,这些不仅可能成为一个新兴工业重要的基石部分,同时也能成为一个落后社会进行工业文明实践的平台。

我再次声明,我不是预言家,我不知道在工业基础设施平台得到更新后印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印度之前所未能拥有的工业基础设施,因为勤劳肯干的中国人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而建成,很有可能能够成为它在更好的平台上学习工业化、重组自己的社会的一个新的、更有效的平台。它存在催生重要变化的、不可忽略的可能性。

比如,我想谁都无法否认这一点,同等条件下,更好的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能够更好地维护一个中央集权的势力,防备分裂。在治下范围内的cohesion,同样也是一个现代工业社会所必备的条件。

所以,不要把社会组织形态的形成和工业实践割裂开来看,这是重中之重。至于“我相信,印度最终还是造不出国产的坦克,甚至国产的可靠的手榴弹”这种话就不要讲了,跟你一向的严谨精神相违背,也起码不够唯物主义,对吧。

其实安德森同学的这一段话,何尝不是在强调广义上的路和工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印度交通恶劣的情况可能没有超过美国阿拉加吧?许多小镇根本没有路,要靠飞机通勤。但是你能说阿拉斯加比印度落后吗?美国的人才流动,决不是印度能比拟的。

第三点,起码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绝对地反对中国对印度输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我反对的是,在印度并不为中国提供相对开放的贸易环境的前提下,给印度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实质上替对方完成了对方面向中国的“工业保护政策”。这一点是印度目前的“气眼”,是它进一步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潜在可能地挑战中国在工业制成品领域优势的起点。既然如此,就应该以我为主,以我国各类工业资本的综合利益为考量,针对印度人在制成品的产业保护政策上,要出一个合理的价格;对方不干,我们就得有敢于离场的威胁。所以,在政策组合上,我们应该通过本方的政策导向,向印度要求更多的利益,比如非常“普世价值”地,要求对方进一步向中国开放工业制成品市场:衣服鞋子你得让我卖,手机mp3你得让我卖,大白兔奶糖以及鸦片你得让我卖。

即便依然以1840年之后的列强为例,他们到中国来,又有哪几个是特地只是为了挣个修路钱来为中国开山、修铁路的呢?又有几个教士真的是为了来拯救中国人的灵魂的呢?这也是一盘大棋,不过是列强的大棋。我们今天同样也不能做成了仅一只卒儿过河的小生意。

同时,其实你自己也有讲——

印度对中国资本设置障碍,需要的中国政府出面,完成资本不能完成的事情。中国资本是大灰狼,印度资本是小肥猪。小肥猪害怕大灰狼,搞了种种障碍。大灰狼吹不开小猪的房子,这个时候需要政府软硬兼施把小猪的房子弄个洞,而不是回手给自家的大灰狼两巴掌。

不就正是这个道理吗?关键是,我们的讨论出发点应该从何而起?我们的政府目前并没有“软硬兼施把小猪的房子弄个洞”啊。

否则,“现在中国的外交和对外经贸政策应该为资本输出服务”,政府别说坚船利炮,连个横纵力量跟正待提升工业基础设施的印度人讨价还价的举动都还没有,又怎么优化本国的资本输出的收益呢?

通宝推:花开糜荼,脑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