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幅关于小布什、美国和中国的怪异图像 -- 常乐

共:💬80 🌺1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清华专家:警惕美国民主捐赠基金会渗透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主任赵可金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批准成立以来,美国“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简称NED)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
近年来,该机构将中国作为重点关注地区,每年预算超过600万美元,用于支持中国企业、学术机构、媒体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并频频资助“民运”、“藏独”、“东突”等势力,直接干涉中国内政。
该基金会的中国项目,主要采取由基金会资助课题合作、项目研发、人才交流、专题报告等方式。向中国学界渗透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环,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是民间性。迄今为止,该基金会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是通过民间渠道进行的,如拨款3.65万美元资助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用于“资助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与保护”。此外,该机构还拨款资助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学者访美、资助中国“草根研究”等活动,均以民间形式进行,以市场化手段操作,带有很强的隐蔽性。

二是间接性。从其网站发布的预算情况看,资金往往经由美国商会、劳联-产联、《民主杂志》、世界民主运动、国际民主研究论坛、国际媒体援助中心、中国战略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等机构,流向中国。它通过委托这些机构举办研讨会、邀请中国学者访问、派遣美国学者访华以及通过杂志发表中国学者论文等方式,实施渗透计划。还有的通过香港、台北等地的机构遥相呼应,对大陆施加影响。

三是网络性。该基金会支持的项目都是持续性的,凡是参加项目的人员都被要求提交一份个人和机构信息资料,加入其网络社群,彼此之间信息和资源共享。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更加方便了会员之间的信息传播,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会迅速形成引发风起云涌的舆论导向。

有人可能认为,在国内缺少研究资金的情况下,来自该基金会的钱不拿白不拿,拿了可暂缓科研压力,未必会因此改变学术立场,真正重要的研究成果不会给洋人。此种看法相当错误。美国民主基金会并不奢求改变中国学者立场,更不会期望获取多少有价值的情报,其真正关注的是把握中国学界在一段时期内关注什么,希望引导中国学界设置其希望关注的议题,并努力寻求中国学界按照美国划定的路线图思维,增加美国对中国未来走向的确定性。

从这一意义上说,该基金会对中国学界的渗透,本质上是一场“文化软战争”,是致力于长期改造中国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系统工程,是关于争夺政治正确性的博弈,这一博弈的深远影响和严重后果不能低估,应引起国人警惕。

全文:环球时报报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