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一) -- 井底望天

共:💬284 🌺1761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广陵那块简直是锅粥,会稽还相对清楚些

吴郡第一次出现,是在秦末大动乱中,是原秦国会稽郡的江南部分。汉兴,吴郡先属楚国(韩信),再属荆国(刘贾),再属吴国(刘濞)。景帝四年(七国之乱失败后),恢复会稽郡的称呼,但辖地只是秦会稽郡的江南部分,也就是说,改吴郡为会稽郡。

吴郡再次出现,在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由会稽郡裂分出来。

会稽郡,由秦、西汉到东汉,辖地在不断地缩小:

秦(会稽郡)——>楚(东阳郡,吴郡)——>西汉(临淮(广陵)郡,会稽郡)——>东汉(广陵郡,吴郡,会稽郡)

秦和西汉时,会稽郡的治所均在吴(今苏州),吴原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越灭吴后一度迁都于此。秦置会稽郡,治所在吴,而非会稽(今绍兴,原越国首都)。

楚汉争霸期间,会稽郡属楚,它的江南部分改称吴郡,江北部分可能叫东阳郡。

高帝五年(前202)项羽覆灭后,此地是楚国(楚王为韩信)的一部分,楚国的都城在下邳(今江苏邳州)。

高帝六年(前201),韩信被掳,降为淮阴侯。楚国这个超级大诸侯国被一分为二,淮河以北仍叫楚国,刘交王之;淮河以南为荆国(不包括淮阴),刘贾王之【立刘贾为荆王,王淮东五十二城】。

高帝十一年(前196),韩信被杀,淮阴并入荆国,至此荆国领有五十三城。

荆国辖有三郡:东阳郡,鄣郡和吴郡。都城在吴(今苏州)。司马贞《史记索隐》:【表云刘贾都吴。又汉书以东阳郡封贾。东阳即临淮,故云淮东也。】显然这个东阳郡是指江淮之间的部分,大体上就是西汉时临淮郡(有时也称广陵郡),东汉时的广陵郡。

高帝十一年(前196),英布造反,刘贾率军抵抗,被杀。刘贾无子。

高帝十二年(前195),荆国改为吴国(辖地不变,三郡五十三城),立刘濞为吴王。吴国的都城在广陵而非荆国的旧都吴。

西汉时,广陵一带政区变动十分频繁:

高帝六年属荆国(东阳郡);

高帝十二年属吴国,很可能仍叫东阳郡;

景帝三年七国之乱失败后,此地称广陵郡(抑或东阳郡);

景帝四年(前153),改为江都国(包括广陵郡和鄣郡),首任江都王是景帝的儿子刘非;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王刘建(刘非之子)谋反被诛,国除,改为广陵郡和丹阳郡(大致为原鄣郡);

元狩六年(前117),置临淮郡,同年,武帝封自己的儿子刘胥为广陵王,临淮郡属广陵国;

宣帝五凤四年(前54),在位63年的刘胥因诅咒皇上事发,自杀,国除,改为临淮郡;

元帝初元二年(前47),刘胥的儿子刘霸被封为广陵王(辖地很可能变小了);

王莽篡汉后(9),国除。

吴王刘濞领的三郡叫东阳,吴,鄣(相对于广陵,会稽,鄣)可能更为合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