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编译】纽时关于杜导正的报导 -- 元亨利

共:💬32 🌺5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编译】纽时关于杜导正的报导

老党员与中国审查制度斗法

载于纽约时报2009年10月16日[URL=http://www.nytimes.com/2009/10/17/world/asia/17du.html?_r=1&scp=2&sq=du%20daozheng&st=cse ]链接出处[/URL]

近二十年来,中共一直试图把赵紫阳这位推动改革并反对在1989年对民主示威者动武的总书记从国人的记忆中抹去。所以,当赵紫阳的前助手杜导正在五月说出他帮助赵紫阳秘密整理了一本回忆录以供身后出版,杜的女儿不让他单独出门,以防意外。

她其实不用耽心,6月25日,一位负责宣传的高级领导带着中南海的信息来到北京西城的杜家。杜导正说,这位领导告诉他,作为赵紫阳的老朋友,党中央理解他的作法。

杜导正自己曾经是传达这类信息的人,直到1989年他与赵紫阳一道被撤下台前,他是政府新闻出版署的头。新闻出版署的任务就是执行新闻审查。

现在,他常常为了把一些敏感话题,比如毛泽东的生涯公开发表,得与这类官员作斗争。而出版赵紫阳回忆录,更是一个大胆的挑战。赵的回忆录今年5月在大陆外发表。这是一本罕见揭密党内权力之争的书。

对受禁话题进行战略性的试探,已成为他的学术月刊,《炎黄春秋》的常规了。2005年,他发表了关于胡耀邦的文章。胡是前党总书记,他的逝世,引发了天安门的游行示威。杜导正女儿杜明明说,当局威胁说要把那期杂志全给收回去作纸浆。

去年,一系列杂志发表文章探讨赵紫阳的功过。之后,党内有关部门发布了一个内部规定。这个规定如此有针对性,以致几乎就是专门对杜导正而设立的。规定禁止党和政府官员退休后担任出版物的主任。

党内消息称,现已退休的赵紫阳接替者江泽民,对这一类文章感到很不满意,示意要杜导正下台。坐在他有点发霉的办公室里,杜导正说,他的对策是改换头衔。

“我根本就不管它,”他说,“我是又老又硬,上面的压力再大,我也能顶住。”

杜导正能从这些冲突中生存下来,因为他已86岁了,经验丰富,且有党内高层人士悄悄的在顶他。他说,他的杂志致力于从中共的过去吸取教训,推进党的民主改革。 至少有100名前中共官员支持他们杂志的这一努力。有些在职官员也同情他们的事业,他说,“没人敢封这个杂志”,否则会激怒“老干部们”。去年,他的支持者们承诺,“假如杂志被封,我们全上街。”他们说,“我们都老了,80多了,心脏有问题,有可能死在街上”。杜导正说,“因此,那些保守派们不敢采取行动,因为他们也怕真的出这种事。”

其他人认为,中共对此还是可以容忍的。驻北京的中国政治分析家Russell Leigh Moses,说杜导正及其他自由化的党内元老并不能对当今共产党构成威胁,所以当局对他们也是稍稍警告一下,见好就收。

他说,“我很赞赏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但保守派实际上前些时候已经赢了这场斗争。我认为他是个悲剧性人物,在大多数手下人都已离开了战场时还能高举大旗。他是与当前的政治主旋律作斗争,同时还在与时间赛跑。”

但杜导正并没跟自己过不去。他的杂志很不显眼,用新闻纸印刷,订户大约有10万份,每本约一美元。他女儿说,“他认为这是他一生中作过的最好的事”。

在杜导正的一生中,真象与宣传的矛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他从小就是共产党的信徒,14岁从中学退学,参加了抗日战争。1949年中共掌权后,他在新华社忠心也是违心的报导了创记录的产量,吃饭不要钱等等新闻。

但到了1959年(原文如此,疑为1957年)4月,他再也不能容忍被掩盖的真相,在给上级的4900字的信中,他揭露了乡村的饥荒与疾病。

两个月不到,这封信就在反右运动中成了他的罪状,他被公开批判了17次,其中一次是在一个容纳6千人的大礼堂里,并且被解除党内外一切职务。

不象很多其他人,他向领导上交待了别人,躲过了更严厉的惩罚。他说,那四个被他出卖的人受了很多苦,其中一个直到死前才原谅了他。

文化大革命中,杜导正又被迫害。他在一月的杂志中写到,“我好象是到地狱里走了一遭。”

一旦被解放,他在政府新闻界的地位又迅速上升,1989年的民主示威期间,他已是副部级。杜导正竭力为赵紫阳的和平解决方案寻求支持。据他女儿说,在一封有30名政府官员签名的信中,他呼吁党的领导人不要对示威者使用武力。杜导正说,当6月3日夜里,部队开枪了以后,他,他妻子,还有一些朋友们在他家的客厅里“大哭了一场”。他说,“我们都有同感,共产党完了。”

直到三年后,已下台的杜导正才能见到从总书记位上被解职并软禁的赵紫阳,与他谈及这场悲剧。杜导正说,他建议赵紫阳应该为历史留下他对事件的记录。

杜说,接下来的这些年来,他记了两笔记本的赵紫阳的谈话,然后又转录到录音机上。其他四位前干部也参加进来。杜把录音磁带藏在女儿内衣抽屉里,后来女儿把磁带运到香港。直到仍然被软禁的赵紫阳于2005年去世后,鲍朴,赵紫阳秘书的儿子,才开始抄录翻译这些磁带。

很有战略头脑的杜导正建议在6月的20周年过后再出版回忆录,但在赵家的支持下,5月鲍朴在香港出版了中文版,以及名为“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g.”的英文版

据报导,香港的书店卖了10万册回忆录。香港一家名为堤湾书店的大书店的老板林明开(Lam Mingkei)说,”我多年来没见过一本书有那么轰动过。”

杜导正说,赵紫阳书中及他自己钟爱的杂志中表述的民主思想总有一天会实现。但他预言,不会是在现任的领导班子任期内。“假如共产党拒绝政治改革,会有另一股力量出来执行这个改革。”同时,他将捍卫他的杂志的自由主义风向标的角色。他女儿说,“我们老爷子很会斗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