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一) -- 陈经

共:💬237 🌺772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理没问题,问题是

说理也得讲究个以事实为依据,不然,那就成了歪理了。

敢问一句,说财政投资的可持续性很强大,对地方的财政状况了解多少?政委可能是江浙一带人,东南沿海的地方政府有一些财力确实很强,可别的地方呢?俺老家是北方粮棉主产区,家里亲戚在地级市负责财经口的还有个把,那财政账本是个什么鸟样,你可以想象一下。县级政府盖大楼明火执仗地赖账,承包商哭都没地方哭去。对于这些没钱的地方政府来说,你让他搞“大政府福利社会”、用干部考核逼着他去搞基建投入,或者中央投资叫他出钱去搞配套,那他的办法无非还是“盘剥”二字,增加税赋,进一步损害地方经济活力。现在有些欠发达地区明明成本较低,为啥企业家不去哪儿投资?无它,盘剥太甚,用官面上的话讲,就是产业环境不好。

借用司马光一句话,“天地所生钱财万物,不在民,便在官。”这话当然有失片面,但在你掌握了五维科技造物术之前,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从金融到原材料,政府方面支配越多,民间所能支配的就越少。民间微观经济健康发达,民间有钱,国家才能富足。要是每年80%的投资就能把经济搞好,那我们弄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就成了扯淡么?

为什么要扯数据,因为不扯数据不知道形势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我个人的感觉,国内经济现在的一些问题,根子上要去考虑多年来国家影响和直接支配的投资占比太大,没有让民间经济形成良好的微观循环。简单举个例子就是国民收入100块钱,要是70块钱通过各种渠道拿走去投资了,居民收入和消费就只能占30块,你说咱不从民间抽血,印钱解决问题,短期也许对头,但是看长期,经济学上讲货币是中性的,“蜜”变成“水”流遍各个角落之后,抬高价格,结果还是一样。近10年来,或者近20年来,M2增速比GDP增速高多少个百分点,这数据很好找,相关论文也有一箩筐。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是什么问题?就是投资占比过高,而投资活动所产生的货币乘数小,因此一块钱所能支持的GDP增长就低于通常水平。就是说投入的资本不能产生合理的收益,国民普遍的消费水平也没有随着资本投入而成比例增长,这种错配积累下来,不能生利的资本投入就会向坏账演化,需要国家财政用隐形债务来承担,而国家的债务扩张实质是信用创造,导致货币扩张,增量货币产生出来之后呢,照样按着扭曲的分配比例去配置,继续错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些经济部门热的像火焰山,有些经济部门冷的像南极冰山,就是货币供给过多同时很多领域供需错配的结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是什么呢?70年代发明出来的词汇——滞胀就在前面等着。借用政委的格子论,你往“松松”那边爬,过剩的货币立刻把那些“热”的部门泡泡吹到天上去,你受不了了往“紧紧”那边爬,“冷”的部门直接死掉,搞出个资产负债表式衰退来给你看。现在这个迹象还不明显么?

所以中央现在的口风,从“保增长”变成了“调结构”,可见搞宏观经济的不是饭桶,不是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