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钱学森逝世 -- GPRS

共:💬331 🌺975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否申请加入美国国籍不应当成为焦点

钱老在美国待了20年,如果说对美国没有一丝一毫的认同感是不可能的。1947年的时候钱老回国,那时候正是国共内战,局势并不明朗,对国家认同感到困惑甚至迷茫也是很正常的事。1949年以后,蒋介石的中华民国换成了新中国,而钱老同新中国的所有联系恐怕就是1937年的时候参加过学习《反杜林论》的小组。而这个小组也在1938年解散了。也就是说,新中国对钱老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形象,甚至同中华民国相比,未必能说清楚对那一方的认同感更强。我们也不能过分苛求钱老。

钱老对“新中国”的认同应该是在回国以后逐渐起来的。甚至是在改开以后也没有完全动摇。这里的“新中国”指的是主席总理那一代人的新中国,而主席总理的个人魅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有几件小事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大概60年代的时候,钱老主动要求减低自己的待遇,减少警卫保姆。这一做法很为主席赞同。主席提出这是一个榜样。这同《往事并不如烟》的毛巾只用两个星期,没有受到演出票就大发雷霆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

改开以后中美友好,伟大的胡乱邦同志劝钱老访美,“世界在变,中国在变,美国也在变。几十年前的事,过去了就算了,不必老记在心上”。钱老回答是“总书记,当年我回国的事很复杂,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不宜出访美国。”,这其中固然有钱老自尊心非常强,因为当年的事对美国政府耿耿与怀,不向美国政府示好。另一方面,也说明钱老对美国并不放在心上,可以说有的只有对“新中国”的认同,而完全没有对美国的认同了。相比之下,从来没有申请过美国国籍的袁隆平袁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自己最看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个荣誉。

下面这一段说明钱老的民族自信心。

1955年秋末冬初,我回到祖国不久,在科学院工作。科学院领导说:“你刚回来先去看看中国的工业吧,中国工业最好的是东北。”我说东北我还没去过。就这样到东北去学习。后来转来转去到了哈尔滨,在哈尔滨安排我跟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陈赓大将见面。陈赓接见了我,还吃了顿晚饭。陈赓问我:“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我说:“为什么不能搞!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陈赓大将说:“好!”后来人家告诉我:陈赓那天上午从北京赶到哈尔滨就是为了晚上接见我,我听了很感动。

钱老是把自己当成了军人,对“体制改革”看来有一定不同意见。

  那时中央专委的决定,要哪一个单位办一件什么事,那是没有二话的。决定也很简单:中央专委哪次哪次会议,决定要你单位办什么什么,限什么时间完成,…… 也不说为什么,这就是命令!中央专委的同志拿去,把领导找来,命令一宣读,那就得照办啊!好多协作都是这样办的,有时候铁路运输要车辆,一道命令,车就发出来了。没这套怎么行呢!千军万马的事,原子弹要爆炸,导弹要发射了,到时候大家不齐心怎么行呢!按电纽那么好按呀?按一下全国都有影响,都要跟上动作啊!当然,现在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系列体制改革,什么都用指令是不行的,但可以搞合同嘛,那也是合同说到的就要做到的呀。

有人分析认为搞“两弹”是个错误的是先富,还有人得出结论是胡服。不管怎么说,这个错误恐怕无论如何是算不到太祖头上了吧。

  现在有那么一些误解,认为搞“两弹”是个错误,花那么多钱,没有用来发展生产。这还不是个别人的意见。我总是解释说:“不是这样的。首先,我们搞‘两弹’花钱比外国少,因为有党的领导,具体就是周恩来总理和聂帅在领导我们。再就是中国科技人员的优秀品质,所以完成了这个任务,损失最小,花费最少。”。。。。。。。我还说:“你说不该搞,那好;如果不搞,没有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那中国是什么地位!你要搞经济建设也不可能,因为没有那样的和平环境。”我们这些搞国防科学技术的,听到这些不正确的议论很有意见。

通宝推:Wjwu,秋末冬初,猫猫狗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