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罗马史故事(作者 小蚂蚁):罗马的诞生 -- AleaJactaEst

共:💬29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七章 古城末日

“无论谁赢得了那场战争,难道你们真的会相信胜利者会止步

不前,放任希腊而不顾吗!?”

-马其顿王腓力五世

过度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国际间事务的伦理、法理、和正义之上

时,往往会令人失去对局势冷静而准确的判断,这对一个国家

来说往往是致命的。

-黎德安

--------------------------------------------------------------------------------

引子 几句多余的话

在书的中间插入一个引子,是个十分奇怪的事。

在第六和第七章之间,我停止写作几乎一年之久。在这一年里面,我接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他们的询问催促和鼓励给了我继续写作的最好动力,我觉得欠了这些读者的一个解释的。

为什么停写了这么久?首先,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我的研究-我现在是一间制药厂的研究员-十分紧张。我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轻松的时候每天不用泡8个小时,可紧张起来,一连几天都不能谁个囫囵觉。目前虽然项目略微和缓几天,下一个紧张日程却已经排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能按照以前的速度进行写作。慢慢写吧。这是原因之一。

其次,这一章的内容十分宏大,不仅要跨越共和罗马的最关键的50年,而且因为是以罗马的对外关系为主线,还要交代各地的历史背景,加上材料十分不完整,往往为了一个小小的疑问,就要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寻找和阅读各种资料,所以进展实在是很慢的。实际上写起来,许多东西都要略去,所以也是一个十分枯燥和回报很低的工作。可是,如果不能对整体有完整的认识,就无法将条理归纳清楚,这是很多涉及到这一段历史的人的通病。我想尽量避免这样的过失,所以取巧不得。

最后,罗马在汉尼拔之后,外交政策在尝试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具体地说就是从自卫防守型的战略,转向了先发制人型的进攻战略;对待对手,从同化包容的同盟政策,转向了建立行省实行统治的帝国政策。其过程与美国在911后布什政府的行为有着惊人的吻合之处。正因为如此,我更主动迟缓写作日程,希望更详细地观察这个现象。现在,布什政府已经完成了两个重要的战略行动-对阿富汗和对伊拉克,在向叙利亚虚晃一下后,开始将矛头准确地对准了伊朗,至此我对布什政府的预想基本上都实现了。布什的战略序幕的第一个阶段基本实现。在未来五年里,他的中东和谈计划的能否逐渐展开、对伊拉克政策能够顺利执行、以及对伊朗政策的成败,将会决定未来数十年的世界历史进程。现在,我的第七章也可以动笔了。

在这一章里,我们会看到罗马的变化,主要以外交政策为首,看看罗马人的先发制人的政策是如何展开的。至于经济上的动荡,将会留到第三卷。我们当然会对罗马的行为的合理合法性进行质疑,就象现在许多国家和人对美国的政策质疑一样。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当我们面对历史,质疑的态度难免要带上现代的色彩,而我们面对现实,质疑的态度又会受到历史和理念的束缚,这样的质疑难免带有时代错误的色彩。所以我认为,质疑固然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可是更重要的也许不是质疑,而是思考事件的起因和可能的影响和结局。具体地说,到底是谁在罗马帝国的车轮前被粉碎,为什么?又是谁得到生存,甚至发展,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过度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国际间事务的伦理、法理、和正义之上时,往往会令人失去对局势冷静而准确的判断,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往往是致命的。

再次对我的拖延表示歉意

PS:今后小蚂蚁的笔名将被黎德安所取代,小蚂蚁只用来上网闲聊,而发表文章将使用黎德安。

第一节 希腊恩怨记

公元前201年夏。

第二次布匿战争刚刚结束,伤痕累累的意大利还处在胜利的狂欢气氛之中。西庇阿那盛况空前的大凯旋,给终于摆脱战争重负的意大利人提供了似乎永不枯竭的话题。在这热烈的情绪和炎热的季节之双重烘烤的气氛中,罗马元老院迎来了一队特使。这种景象在罗马早以司空见惯。随着罗马势力的不断扩大和军事上的连战连胜,越来越多的使节团来自地中海各地,他们或是请求罗马的支持援助,或是要求罗马作为地域争执的调停人,或是单纯地表示友好。

可是这一队使者却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到访时节有些例外-大多数使者是在冬季来访,那样可以参加罗马的市民大会和选举-而且他们还是元老院的熟客。他们是来自小亚细亚帕加玛的使者。他们因为与马其顿的腓力五世发生冲突,所以前来罗马请求援助。

地图 小亚细亚地区

帕加玛是小亚细亚的一个国家,在相当于今天的土耳其的西部地区,位于希腊的东方,与希腊之间隔海相望-他们中间是爱琴海。也就是说,这个帕加玛与意大利之间隔着两个大海-除了这个爱琴海还有一个亚得里亚海,和一个希腊半岛。这么大老远的,他们可是如何与马其顿有过节的,又为何不远万里地找罗马人帮忙呢?这就说来话长了,故事就一下子跨出罗马向东,含盖了希腊、埃及、小亚细亚、腓尼基、一路通到印度边境去了。随便拣一个地方的历史,就是专著等身高的事情,可真是不容易说清。不过追踪寻源,这故事却都与希腊有关系,那就让我们先时光倒退一百多年,删繁就简,从希腊说起吧。

说起希腊,我们都会认为古代的希腊与现在的希腊国家是在同一地区。可是在古代,在这个故事所发生的时代,希腊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那个乱石遍地的希腊半岛。这是因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王的远征,一举击破波斯帝国,创建了一个从马其顿到西印度的大帝国。这个大帝国不仅有广柔的疆土,从埃及、小亚细亚一直延伸到现在的伊朗,更重要的是将希腊的文化传遍了这个地区。所以我们说起亚历山大之后的希腊历史,往往指的是发生在这个广大地区的事情。

公元前323年,年轻的亚历山大大王患热病,在巴比伦突然死亡。临死前,他的部将们一再追问谁是大王的继承人,他只留下一句话就撒手人寰了:“更强大的人。”谁也无法理解亚历山大的语义,谁也不能说服别人自己是最强大的。于是这些将军们就划地为王,争夺起这天下第一强者的位子了。这一打就是半个世纪,最后,亚历山大的大帝国被分成了三个王国,相对安定下来了。这三个王国是:

马其顿和希腊王国:安提哥王朝统治,拥有马其顿和希腊地区;

埃及王国:托勒密王朝统治,拥有埃及,腓尼基南部和许多小亚细亚海岸的港口;

叙利亚王国:塞琉古王朝统治,占有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富饶的两河流域。

这三个都是希腊王国,不是当地人的王国。其中安提哥王朝地域最小,但是占据着政治中心,毕竟那里是希腊文明的发祥地和亚历山大大王的祖国。托勒密王朝最富有和安定,因为她拥有最富饶的埃及,东西两面又有无垠的沙漠为屏障,陆地上只有通过狭小的加沙走廊与外界相同,是个难攻易守的地方。地域最广大的是塞琉古王朝,他从现在的土耳其和叙利亚一直到达印度附近。不过当塞琉古王朝忙于争夺大王继承权的时候,伊朗高原以东的大片领土就渐渐独立分离出去了。

托勒密王朝与塞琉古王朝

为了争夺对腓尼基和小亚细亚海岸的控制权,这两个王朝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争,其中包括三次大规模对抗,史称叙利亚战争,争夺对象几经易手。公元前241年,第三次叙利亚战争结束,腓尼基海岸和小亚细亚南部海岸地区被托勒密王朝夺回。两者之间积怨极深。

由于塞琉古王朝远在东方,而且又不能长期控制地中海海岸,所以直到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时期,罗马与塞琉古王朝都没有来往。埃及与罗马的交往很早,早在罗马战胜皮鲁斯大王的时候,埃及的使者就曾经访问过罗马。虽然并无实际上的交往,罗马与埃及毕竟在早在公元前273年的时候就确认了友好关系。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托勒密王朝的远见。

帕加玛和罗得岛

帕加玛原来是塞琉古王朝的一个行政区,公元前263年,趁着塞琉古王朝忙于征战,攸美尼斯一世赢得了帕加玛的独立。此后,帕加玛在攸美尼斯一世的经营下迅速扩张,从一个小城邦,成长为控制现在土耳其西部的大国。由于帕加玛地处东西方交界,其经济活动以贸易为中心,为国家创造了相当的财富,这也是帕加玛逐渐强大的原因之一。公元前241年,攸美尼斯一世亡,传位给他的侄子阿塔拉斯。

在土耳其西南海上,爱琴海的入口出有一个大岛叫罗得岛。他们长期从事海上贸易,又可以免于陆地上的军阀混战,所以是个有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国家。在这个时期,罗得岛拥有东地中海最精良的舰队,虽然数量不多,但不仅自保绰绰有余,也有力量进行相当程度的海外征战。

由于帕加玛和罗得岛的经济体制,所以他们对同样积极从事水陆贸易的埃及王朝具有天然的敌对情绪。比如在第二次叙利亚战争时期,罗得岛就与塞琉古王朝连手,击败埃及的托勒密王朝。

安提哥王朝与希腊

三个王朝中,势力最弱的恐怕就是拥有马其顿和希腊的安提哥王朝了。这是因为马其顿的地理位置先天不良,四面受困,极大地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马其顿的西面是愣头青的伊利里亚和骁勇的伊庀鲁斯,他们的故事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北面是蛮族达达尼人,时不时地南下骚扰,令马其顿头痛不已;东面是色雷斯和爱琴海,安提哥王朝一直在与塞琉古王朝争夺这一带的控制权,这也是个长期解决不了的困绕;南面的希腊地区最令人头痛,自古希腊地区最难统治,那里是小城邦的发源地,天生是一盘散沙,缺乏团结精神。实际上早在安提哥王朝的初期,希腊地区就不断抗争,不在王朝的有效统辖之下了。而这个小小的半岛之内,又四分五裂,各种势力窝里斗了几百年,他们唯一的一次团结要早到波斯战争时期(见第一卷第二章)了。安提哥王朝被这个烫手山药消磨的筋疲力尽。

在希腊半岛上,各种城邦和同盟多如牛毛,其中主要的政治势力是两大同盟:埃托利亚同盟和亚加亚同盟。著名的两大城邦斯巴达和雅典,各自拥有几个自己的同党,游离在这两个同盟之外。除了这几个政治势力外,还有一些没有留下多少记载的小同盟和东部大岛尤卑亚各自为政,这些就不一一列举了。

埃托利亚同盟,位于希腊半岛北部富饶的平原上,与马其顿交界。为了简便起见,我称之为“北方同盟”。为了对抗马其顿王国的入侵,北方同盟设立于公元前四世纪,以埃托利亚城为首,是希腊地区第一个同盟组织。同盟的体制由市民大会,同盟议会和中央会议组成。加盟国的全体市民都可以参加市民大会,同盟议会的代表由各个同盟国选出,名额则根据各盟国的人口和可以提供的兵力而不同。同盟可以征税,招集军队和制定统一的外交政策。成员国之间使用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显而易见,北方同盟的性质已经超越了初级的城邦联合体制,具有一定的统一国家的性质。正是因为这个革命性的转变,使北方同盟在成立后不断壮大,全盛时势力范围曾经横跨希腊半岛。后来在马其顿、伊利里亚海盗和等外族的不断骚扰和入侵下,渐渐衰弱。

亚加亚同盟,简称“南方同盟”,位于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南方同盟成立的时间早于北方同盟,但是细节不详。当初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对抗海盗行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南方同盟有效地避免了介入希腊的混战。南方同盟的组织相对松散,加盟各城邦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体制和独立性,同盟只涉及外交和战争问题。同盟以民主方式运作,有市民大会和同盟议会。所有30岁以上的加盟国市民都有资格参加市民大会和进行投票。同盟议会有120名议员,他们是各加盟国选送的代表。为了体现民主,同盟的会议在加盟国之间轮流召开。同盟的各种职务由选举产生,最高职位是大将军。同盟不支付议员和官员的工资。公元前338年,南方同盟加入了希腊的抵抗马其顿的统一战线。公元前288年,马其顿强行解散了南方同盟。公元前280年,南方同盟再建。

南北两个同盟之间的关系并不固定,他们时而合作时而对抗,比如公元前243年,北方同盟曾联合马其顿攻击南方联盟,仅仅几年后的公元前239年,他们又连手对抗来自马其顿和伊利里亚的海盗,这在本书的第二章有过说明。到了公元前220年,南方同盟与斯巴达陷入战争,北方同盟趁机推行扩张政策。不堪入侵困扰的南方同盟向夙敌马其顿求援,那时的马其顿王腓力五世积极介入,帮助南方同盟击败北方同盟的入侵,北方因此失去大片的领土。这时候正是罗马与迦太基将要进入进入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时期。

在这个恩怨交错的表面现象之下,希腊众多的城邦还同时承受着政治经济全面衰退的困扰。根本原因是贫富的巨大差距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历史上,贫富的差距是社会动荡的首要因素,这与社会的政治体制是没有关系的。一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造就财富的过程,拥有财富的人往往可以得到更良好的教育,这使他们更容易进入或影响统治阶级,他们的介入又会给他们继续积累财富带来更多的方便。随着财富不断地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当中坚阶层渐渐无法维持的时候,社会就进入了动荡时期。这种趋势,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社会都无法避免。只有绝对民主制,也就是早期的雅典民主制可以回避。但是,政治的暴民化是那种民主制的无法避免的缺陷。如何才能使这种脆弱的贫富关系不至于引发动荡和革命,是人类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根本课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在当时的希腊,这个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其中问题最深刻的当属斯巴达。

斯巴达

斯巴达长期实行民族分治和全民皆兵的政策,这造成了贫富阶层的固定化和差距的不断扩大化。不断的战争给斯巴达带来了双重的灾难:战争的重负使中产阶层不断损失人力和财力,而战争又带来众多的奴隶,在扩大了社会分裂的同时,廉价的奴隶给市民造成大量失业和给富人带来更多的财富。极端民族的分治,使斯巴达的政权掌握在只有700人的斯巴达公民手中,其中约100人拥有了几乎所有的可耕种土地,其他大多数人必须靠借高利贷才能生活。这种极端的不平等使斯巴达的社会变的如此的不安,以至于每个生活在那里的人都必须随时携带武器自卫。改革已经是斯巴达的必由之路了。

公元前244年,年仅20岁的阿基斯四世成为斯巴达王,开始着手进行全面的改革。他宣布废除穷人的债务,并平分土地。他自己和许多亲戚以身作则,将财物和土地首先交出。但是他的改革受到了富裕市民的猛烈反对,他们联合另外一个斯巴达王,趁阿基斯与南方同盟连手出兵抵抗马其顿时发动政变。阿基斯逃亡海外后被追杀。他的改革不到三年便寿终正寝。另一个斯巴达王克娄门尼三世吸取了阿基斯的失败经验,他首先四处征战,营建了一个征服者的形象。当根基稳固后,公元前233年,他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取消债务平分土地。斯巴达人响应热烈,迅速形成一股革命浪潮,口号就是“分田销帐!”革命形势狂热地大好,就像中国的“打土豪分田地”一样。不要以为我是用中国的革命来套斯巴达的革命,这个是的确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斯巴达的事情。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克娄门尼的改革迅速传遍了希腊各地,下层阶级纷纷响应,要求进行同样的改革。斯巴达的邻居南方同盟对此深感危惧,于是宣布断绝了与斯巴达共同对抗马其顿的同盟关系,双方陷入了战争。新生的斯巴达人士气高涨,连战连胜。南方同盟最后竟然向夙敌马其顿和北方同盟求援。公元前222年,斯巴达的改革在外敌的全面围剿之下再次失败,克娄门尼逃往埃及,次年被杀。

三王继位

公元前221年,腓力五世即位,这就是他所要面对的混乱局势了。同期,其它两个王国也先后更换了新的国王,223年安提阿三世即位叙利亚王,221年托勒密四世继位埃及王。腓力和安提阿两个人都是极具野心而又富有能力的国王,恢复亚历山大大王的帝国的荣光是他们的梦想。

腓力五世积极介入希腊事务,试图重新恢复秩序,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以便可以重新角逐霸主地位。所以当南方同盟请求援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全面介入,一时成果卓著,赢得了众多希腊人的爱戴。

安提阿即位当初,迅速平定了小亚细亚地区的反叛,然后马不停蹄地发动了对埃及王国的战争-第四次叙利亚战争,他的攻势在加沙地带受阻。随后的公元前209年,他开始东征,五年内成果卓著,一举进军到印度边境,重新控制了原亚历山大帝国的东方版图,声名大噪,被封为安提阿大王,颇有全面继承亚历山大遗产的气势。对此腓力五世十分眼红。

公元前201年,埃及王驾崩,由其七八岁的幼子托勒密五世即位。安提阿大王和腓力大王立刻觉得时机难得,便密谋合作,准备瓜分埃及王国。分工是安提阿大王取埃及,腓力则进攻小亚细亚西岸的埃及王国领地。

战争的细节且不去说,只说这腓力攻入小亚细亚,不但攻打托勒密的地盘,也乘机侵吞中立城市,过一下征服瘾。可他这么一折腾,可就惹恼了小亚细亚西部大国帕加玛。帕加玛早就将那一带视为自己的地盘,也自视是周边小城邦的保护者。哪曾想半路却杀出了个腓力,这口气是无论如何也吞不下去的。自忖无法单独对抗腓力,于是就连连向罗马求援了。

只这一求,罗马人就又是五十年的战火,不同的是,这次战火是在别人的土地上燃烧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