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一) -- 井底望天

共:💬374 🌺1619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到道德标准

从历史上看,并不存在什么恒定不变的道德标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以文璧的例子来看,这本身存在一个道德困境,就是忠孝难以两全,取谁弃谁的问题.

如果说从原始儒家理论出发,忠的产生是源于孝,没有孝也就谈不上忠.在孔子那里有个说法,就是父子相隐,直在其中.换句话说,父亲犯了罪,儿子不能揭发,反之,儿子做错了事,父亲也不能检举.而这在我们今天成了包庇罪,是要判刑的.换句话说,在今天,从主流道德观念上说,国家社会的利益是要高于家庭的.如果国难当头,毁家纾难成为一种受到赞誉的行为.

所谓国家观念,古人和今人是不同的,在家和国的冲突中,道德天平最早并不是偏向国这一端,而是存在一个发展过程,而宋正是传统家国观念改变较为激烈的一个时代.这从宋人对冯道的争议可窥见一斑.而文璧的降元以全家和江万里的举家以殉国也从某种侧面上反应了观念的变迁及历史的复杂面目.

最后道德还有个最高标准和最低标准的问题,比如说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和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说的,"指导人们行为的普遍道德原则必须是理性的原则,而不能是感性的和欲望的原则"是一个道理,属于道德哲学的命题,但后世的统治者利用了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抹杀了普遍性原则,更重要的是抹杀了道德最高标准和最低标准,这本身是致圣贤的标准,而用来要求一般人,除了会造成一般人不必要的道德心理负担外还会造成大量的伪君子.而统治阶级通过将道德规范变成片面要求别人尽义务而不能谈权利.所谓"以理杀人"就是这个意思了.

而我们在评价古人时,是不是应该多点理解之同情,而并非一味以道德的最高标准来求全责备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