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六)资金之河与信贷扩张 -- 陈经

共:💬191 🌺75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二)“穷循环”与“富循环”(全文完)

前面的章节分析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问题,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

1. 可持续不在于货币数据具体表现,而是货币数据要与实体经济匹配。新增贷款与通胀的控制,都由实体经济的发展决定成败。

2. 中国政府能够对货币与市场情绪进行直接调控,也能够直接推动发展实体经济。由于中国的特殊体制,这种调控与货币匹配可以非常直接,按工程的办法进行。中国的机制,表现出了不一般的调控能力。

3. 发展实体经济的条件很有利,需求与产能都有,数据也不错。但由于结构性的问题,财富分配的问题很大。所以关键问题是分配,实现需求与产能的对接。

分配问题在河流网络上的表现是什么?直接的表现就是众多个人“穷节点”,细小的水流流进流出。众多“穷节点”组成的“穷循环网络”,小水在里面跑来跑去,水量不大,节点却是最多的。这是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存根本,对应的是低物价体系,许多生产这些低价商品的也挣不了大钱。这是一个 “穷循环”,虽然说是“穷”,但其实生活也不算太差,已经算是初步过上现代生活了,有基本的温饱、住房、电力、通讯、交通、教育。水流虽然不大,但循环起来了,还算比较稳定,流水不腐,流来流去还是有一定活力的。印度下层人更多,但只能算是印度的“中产阶段穷循环”外挂的众多节点,还没有资格进循环圈。所以,中国有世界最大的一个“穷循环”。

中国政府已经是非常富了,手里发钞权、外汇、产能、技朮、资源、政策,全都非常厉害,几乎没有短板,是地球上最富的政府没有疑问了。还有一些利益集团与能力强或者运气好的节点,组成了一个“富循环”,巨量资金在里面跑来跑去。这个富循环的规模也非常大,从水量上来说,是穷循环的几倍,控制的非货币资产,更是多一个数量级以上。它的节点数也不少,比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规模都要大,但比穷循环的节点数就要少多了。富循环的生活水平,大致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靠富循环,中国的GDP就能超过除美国外的所有国家。基本上中国的格局就是:

全球最富的政府 + 中等发达的富循环 + 世界规模最大的穷循环

当然有许多中间状态,我们不用太深究。感觉上,有许多人过上了富循环的生活,为他们提供生活服务的人就在穷循环里面,有明显的阶层分别。分配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是逐渐把穷循环里的人拉进富循环。如果一切顺利,拉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宣布中等发达了。

从可持续性看,全球最富的政府这一块,应该还能继续。顺差每年还是2000亿美元的规模,实力越来越壮。政府资产升值,会比政府债务的增长快得多。光炒地皮就不知啥时是个头,就算熟地已经炒到顶了,还有大片低价值的地皮待炒。中国人的地主情节,再加上政府随便弄点通胀预期,地皮敢死队将比股市里的还疯。人均住房面积近30平了,但其中大部分是烂房,大部分人想升级扩大面积,需求近乎无穷无尽。

富循环这一伙人,不仅是手头资产多,而且机会也更好,渠道广、信息灵、经验与知识多,退化到穷循环里面的很少。退化的人很少,基本没见过。历史经验说明,如果不发生革命性的动荡,这个圈子的人不易降级。有时反而是这个圈子越搞越大,终于导致革命的发生。

穷循环这一堆人,觉得混得不好,舆论上有一定声势。如果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肯定是穷循环这堆人先大批完蛋。到时就别说房价猛涨买不起了,许多人失业破产,到处都是房子扔出来卖,便宜也不敢买。

一个自然的想法是“劫富济贫”,就是把富循环里的水引到穷循环里去。但这个历史上从来没有成功过,革命从来是杀富人,而不是救穷人。救穷人,得靠建设。两个循环里的水的功用不一样,强引过去,系统乱套,会生成许多烂泥滩。“休克疗法”也是这个思想,强行改结构重启,结果系统乱套,烂泥滩迅速扩大化。

这一类是“灌水”思想。其实灌水并不难,把穷循环的水量加大三倍,也就是几下的事,银行贷款、转移支付,或者直接印钞,办法不少。但穷循环的结构不好变,一个卖烧饼的,三倍的水来了,并不会多卖几个烧饼。强行灌水其实政府一直在做,落后地区转移支付过日子是有的。结果就是穷地区的循环结构只能容纳一定的水量,要么通胀,要么水通过各种渠道流到富循环里去了,因为那边的吸水能力大。

所以我们能看出,关键是“循环”结构本身要发展,而不是靠灌水加大水量。往穷循环灌水,是必要的,也能起到一些作用,特别是对困难的穷地。但它是一个“抽水机”的概念,不是自然循环。政府抽水机从富地抽上水来,浇到穷地里,穷地又流到富地,靠抽水机模拟了一些水流。抽水机要作功,这是有成本的。发达国家也有这样的抽水机,加税抽不上水,发国债抽,天长日久,抽水机看着都象要坏了。中国想靠抽水机强行将穷循环转成富循环,是不可能的,再富的政府也得抽抽了。谢国忠等人,就有这样的思想,把国有股分给穷人,相当于一次性抽水,结构没有跟上,就会成灾。

一个好办法是给穷地铺引水管,基础设施、金融、经营环境都搞好,穷地的人条件好了,循环就能改善。这时再配以相应的水量,在新管道里循环起来,这就是实质的改善,穷循环就离富循环越来越近了。

另一个必然的招数是城市化。在农村的人,太过分散,加进富循环或者自发形成循环的可能性极低,只有减少农村人口。所以,新农村建设不解决根本问题。当然是值得做的,比较落后的农村建设几下成效还是可以的,但它属于社保概念,做到一定程度边际效应就没有了,没有可持续性。再往下大搞,就等于是灌水了。人到城市里集中演化,就有可能形成各种特色的循环系统,改善循环结构的希望大得多。城市化的规模是,至少还要转移三四亿的人进城,并且在城里体面地居住下来。这个目标还差得远,房子就远远不够。

又要铺引水管,又要城市化,国土这么大,人这么多,这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我认为投资还不够大,根本不够。哪怕投资再翻倍,也不是过剩,都是需要的。当然,如果是生产东西卖给外国人,那是可能过剩了。但自己国土整治城市化,优化循环结构,这没完了。为什么近年来投资越来越大?不是说消费不行,增长也是世界最快的。投资增长更快,是因为有能力投资了。如果投资是有助于铺引水管、城市化、优化穷循环结构的,那根本不是坏事,而是大好事,比例越高越好。光说投资占GDP比例高,说不可持续,我现在想清楚了,没有道理。还是要看投资的结构。

投资的结构我们也可以看。基建投资三分之一左右,这都是铺引水管,迟早要做的,是好事。还有钢铁水泥,说是产能过剩了。我觉得这个过剩也不好说,以前我觉得中国年钢产量不可能到6亿吨的,但看来要突破这个数。这么多工程,用钢量不是假的。市场自然有它的感觉,可能比发改委胡估要准。

还有房地产投资,这其实是城市化。也不要光看一线城市的一些豪华楼盘,大多数新楼盘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所以哪怕价高也卖疯了。要是楼盘象潽洱茶是炒上来的,我不信光靠炒就能卖疯掉。房地产是几十万亿的生意,一伙温州人或者万把亿热钱就能炒上来?可以断定根本在于全民真实的庞大需求。香港以前炒房疯掉,也不光是因为图利瞎炒,人口多居住条件差,迫切需要改善也是真的。最后炒爆掉,是因为宏观经济遭大灾了。现在香港地产其实涨回来很多了,有些都新高了,和日本一直跌并不一样。因为日本人口老化,香港不断有人进来。

还有汽车投资,几乎所有厂都在扩产,外资厂都进来加大投资。是不是泡沫?美国1000人有780个车,中国只有50个车,就泡沫了?现在中国家庭,就算放着不开,想要个车的有多少?会越来越成为标配。左邻右舍都买了,同事上下班都开车,人自然就会也去买。这已经成了一个面子问题。我断定汽车会成为越来越大的真实需求。如果1000人最终要200个车,比起美国还算节约型,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要少。15亿人口,3亿个车。一年更新换代1500万个,也要20年。所以,我估计以后1500万的年销量基本是保底,要是情绪上来了,2500万年销量也可以想象。现在的产能远远不够,必须扩大。

基建、钢铁水泥、房地产、汽车投资,都是需要的,其它就不算太大头了。还有好多政府公益项目。这么多投资到底坏在哪?我是看不出来。都是真实的需求。只要是真实的需求,一时做快一些,都不是根本的错误。可能步子快一些,是会显得“产能过剩”,90年代末还要限建电厂。但真实需求顶上来,“产能过剩”的日子不会太长。钢铁企业长期“产能过剩,日子不错”,过剩的帽子天天戴,实际却卖出去了利润不错。反而是发改委“提前判断过剩”麻烦一些,经常弄死人。包括房地产的戏剧性变化,根本还在于真实需求太多,拼命打压也只价格稍降,一个地产商都没死。

2008年底,天幸世界经济危机及时发生,误入歧途的中国政府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借着四万亿投资的东风,大规模的国土整治吹响了嘹亮强劲的号角。央行“货币太多要紧缩”的货币化数量调控,发改委“产能过剩”式的批文调控,受到全社会的责问,不得不反思。在真实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将再次进入火热的上行周期,明年增长率将超过10%,将可持续性问题扔在身后。基建铺好引水管,城市化改变循环结构,地产汽车双轮驱动,给大部分身处穷循环的中国普通民众带来希望,不断加入富循环。大规模的基建,真实的房产汽车销量,给巨量新增贷款匹配上实体经济增量。真实的实体经济增长,通过贷款方程与通胀方程发挥威力,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进行到底。这个过程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人可以阻止。

(全文完)

通宝推:游识猷,饽饽饽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