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飞机朝北飞去” -- 雪琴

共:💬158 🌺298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你觉得林彪外逃起不了什么作用,只不过是因为他碰上的对手是主席。林彪就算不能内外勾结起兵,做个报告总是可以的。就算他不愿意干,他的老婆孩子会是安分的主?由亲密战友和当时中国的二号人物来做这个报告,爆炸威力会有多大?

林彪的秘密报告如果出台,对中国会是怎么个影响,国内外形势会出现什么变数。

林彪外逃坠机身亡,1971年9月13日

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

不要因为中国走了狗屎运,上天伸出了一只手,林彪一家成了死人,灭掉了这个变数,就把后来的一切看得那么理所当然。主席有不忍之心,也愿意承担林彪外逃成功的代价,但是,站在中国及中国人民的利益上思考,这其实是极不妥的,幸亏上天替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秘密报告就其内容来说:是以反对个人崇拜为名而否定斯大林的文件。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不仅仅是他的个人行为,而是代表了当时在苏共党内开始形成的一个利益集团的愿望和意志。该报告在苏共党内和苏联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使整个社会开始处于分裂状态。在它的推动下。自由化浪潮开始泛滥。该报告还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反苏反共的有力武器。该报告对许多在苏共二十太后走上独立生活道路的年轻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人被称为“二十大的产儿”或“60年代人”,他们后来成为苏联资本主义复辟的骨干力量。戈尔巴乔夫就属于这一类人,他承认他的“改革”与二十大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现在,不少俄罗斯人都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发起的反斯大林运动是一脉相承的。

在苏联历史上,对斯夫林的个人崇拜确实存在过,并造成了严重后果,应引以为戒。但赫鲁晓夫借口反对个人崇拜,否定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导致苏联亡党亡国,造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送个教训是更为深刻和沉痛的,应该认真总结。

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当时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在会上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这是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它成为苏共历史上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对这个报告的看法,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最近十余年,随着档案材料的陆续解密,不少谜团相继被揭开,与此同时,苏联亡党亡国的悲剧和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促使许多人重新认识这个报告所起的历史作用,过去持不同观点的人也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影响和后果/张捷

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从那时起,半个世纪过去了。

在苏共二十大全部议程结束后举行的秘密会议上,当时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大反斯大林,后来人们把这个报告称之为秘密报告。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经过整理和修改后,分发给各级党组织进行传达。关于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引起了党内和社会各界极其强烈的反响。有人形容这犹如爆炸了一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过去对斯大林一直抱崇敬态度的多数人认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对斯大林的恶毒诽谤,仍然相信“斯大林永远活在历史上,永远活在整个进步人类的心中”。一向把斯大林看作民族的象征和骄傲的格鲁吉亚人,感到他们的民族尊严受到了践踏,在斯大林逝世三周年之际,纷纷起来反对,在第比利斯、哥里、库塔伊西、苏呼米、巴统等城市举行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在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示威群众与军警发生了冲突,当局悍然下令向群众开枪,造成几十人死亡和数百人受伤。这是从1918年以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抗议示威活动,而且开了武力镇压的先例。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在感到震惊之余,思想上出现很多问题,开始怀疑苏联几十年来走过的道路,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了动摇。相当多思想发生了变化的干部,受自由化思潮影响的知识界精英以及历次镇压行动的很大一部分受害者及其亲属,还有早已被推翻的剥削阶级的那些未改变立场的后代则表示支持,其中的一部分人认为斯大林双手沾满了鲜血,是“国家的罪人”,他们把斯大林的错误同苏维埃制度联系起来,把苏联说成专制独裁的国家,提出应取缔苏联共产党,彻底改变苏联的社会制度。就这样,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分裂。

二十大闭幕后,苏共中央用各种不同方式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领导人通报了秘密报告的内容,在各个党内同样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在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导致党内斗争的加剧,自由派加强了活动,各国领导人受到了冲击,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政治危机。1956年6月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导致哥穆尔卡重新上台。同年10月发生了匈牙利事件,最后苏联进行了武装干涉,才把事件平息下去。

在苏共二十大召开期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赫鲁晓夫做了秘密报告后,毛泽东立即作出了反应。他说,赫鲁晓夫的报告“一是揭了盖子,这是好的,二是捅了娄子,全世界都震动。” ①他多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讨论,会上一致认为苏共二十大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全盘否定斯大林是不对的。在中央政治局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写成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经毛泽东亲自修改,于1956年4月5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文章主要从正面阐述党中央的立场,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同赫鲁晓夫有着明显的分歧,尤其是在对斯大林的评价上。这些分歧后来导致中苏两党关系破裂和60年代的公开论战。

在二十大闭幕后不久,秘密报告落到美国中央情报局手中,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反苏反共的有力武器。关于这个报告泄漏出去的过程说法不一。有这样一种说法:苏联领导人曾把秘密报告的文本送给参加二十大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贝鲁特阅读。贝鲁特于3月12日去世,有人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秘密报告文本,把它复制后在华沙市场上出售,一个美国人用三百美元买了一份,交给了美国中央情报局。 ② 还有一种说法,与前一种说法有共同之处,即秘密报告是从波兰泄漏出去的,不过方法和途径与前一种说法不同。按照这种说法,这份报告是一个名叫维克多·格拉耶夫斯基的人在华沙弄到的。此人是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的女秘书的好友,他在女秘书的桌子上看到了报告的文本,便从她那里借了出来,直奔以色列使馆,因为他正准备到以色列定居,想把此报告作为见面礼。于是,他把报告交给了以色列使馆,以色列使馆复制后转交给了美国中央情报局。 ③ 此外还有别的说法。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得到这份报告后大喜过望,决定立刻译成英语发表。它于6月4日全文刊登在《纽约时报》上。两天后法国《世界报》也发表了这份报告。然后,又返译成俄语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语言在自由电台和自由欧洲电台播送。同时还把报告印成小册子广为散发。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这场宣传战很快收到了效果。同情和支持苏联的人大大减少,许多原来靠拢苏联的左派人士开始对苏联持批判态度,西方的一些共产党和工人党内部发生了分裂。根据莫洛托夫的外孙尼科诺夫的回忆,莫洛托夫曾对他说过:“二十大前真心实意地同情我们的约占全人类的百分之七十。而在二十大后就再也没有这么多人支持苏联、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了。”④

我们知道,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知识界开始出现一股后来被称为“解冻”的自由化浪潮。关于“解冻”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认为它源自爱伦堡1954年发表的小说《解冻》。小说通过主人公之口,反复讲到严冬即将过去,“已到解冻时节”,“春天就在眼前”,已听得见“春天的喧闹声”等等。显然这里所说的严冬指的是斯大林时期。至于“解冻”一词并非爱伦堡首次使用。诗人扎鲍洛茨基早在1948年就写过《解冻》一诗,表达了希望改变现状的心情,这首诗到1953年10月才发表出来,不过也在爱伦堡的小说之前。此外,美国记者索兹贝格于1956年写过《大解冻》一书,“解冻”一词在西方流行开来,大概与此有关。二十大后,这股浪潮迅速在知识界扩散开来,形成了不小的声势,淹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大片思想阵地,影响了愈来愈多的人。在文学界影响尤为深远,出现了一批暴露社会生活的阴暗面的作品,这些作品后来被称为“解冻文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