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老深圳的小故事(一)-典翁打书记 -- 福塞斯

共:💬61 🌺36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老深圳小故事(三)-典翁卖房

老深圳小故事 (三) 典翁卖房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之后,典翁作为一个政治经验丰富的干部明显感觉到:周围的事情开始有了变化。先是一大巴一大巴的解放军高级将领频繁地出入离他家不远的迎宾馆,随即各省市自治区领导也纷纷抵深参观、学习、考察。但是典翁已接近退休年限,基本处于闲赋,也没想到可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多大变化。

变化来了。一个邻近省份的外经委看中了典翁的这栋四层楼的房子,手续齐全,地段闹中取静,近六百平方,作为办公、来往接待时再合适不过了。他们频繁和典翁商议,最终口头达成一致:每平方7000元的单价整体购买。典翁典婆对此价格相当满意。

如此大事,按惯例召开家庭会议。典翁对六个子女通报后,说:“卖房所得款项,我们老两口留一百多万。退休以后,搬回惠州祖屋居住,叶落归根,余下三百万由六人平分。”随即回顾多年养育儿女的辛苦,工作谋生的艰难,不是随机调来深圳且恰逢改革开放,不会有如此良好的结果。如此一来也算对得起儿女。言罢,不禁和众人唏嘘。

这时,角落里的长子冷冷插言:你们老人就这么看中这点钱?一人五十万留为何用?如果真缺钱,这房我买了!言罢,走了。典翁火起,尽管长子最先随父母来深,但由于当时艰苦、没有安排好工作,开辆小轿车作为的士司机没日没夜开车辛苦,作为父亲心里愧疚,但历年他行为诡异,常常和一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人物出没,在家里多次对自己的决策作梗,说话不阴不阳,早看有气。如此利家利人的好事,莫非又叫他搅黄?丘八性起,抄起茶壶要追将出去,众人急忙拦下。

第二日,冷静下来,细想长子这几年的行为言止,和昨晚大家劝解当中个别子女好像真认定长子买得起这栋楼,略觉蹊跷,不寒而栗。即审在政府工作的次子和已当警察的幺子,两人笑而不答。只劝父亲不必多虑,卖房之事可从长计议。

典翁并不宽心,对长子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多方调查,最终水落石出。长子是有钱。

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市场商品处于双轨制,指标价和市场价。其差价即是权力的寻租空间。商品计划指标的批文即是提取金钱的凭证。举一个小例子:八十年代末,在解放路头做生意的一对兄弟搞到一批计划指标价格的音响线(大概是这类东西),两人把货品扛到五百米外的解放路尾的一家商场出售,即赚十万。

典翁原来在市委办公厅负责接待,和经常来深的中央部委各单位相关负责人搞得很熟,在接待过程中其长子也偶尔帮忙,父子给各路人等留下很好印象。由于当时深圳接待条件不理想,这些掌握重大权力的官员的家属,特别是和其长子年龄相近的子女来深便直接找长子。

一边是手里拿了各色批文的高官子弟,想南下倒卖给港商,顺便来深游玩,甚至可以到香港一转。由于特区建设之初,商场上各种语言交织,旅店服务业、交通运输等方面均不发达,无人接待,衣食住行都有困难。另一边长子深圳地头滚熟,手里有车,精通普通话、白话、客家话,听得懂潮州话,熟悉岭南商务礼仪,广东风土人情,是那些南下子弟必须依仗的人才。无孔不入的港商要购买批文,也自然对熟悉中央各部委门路的长子青眼有加了。这一来二去,长子所获甚丰。购买楼房的大话并不只是吹牛。

在典翁得知真相,感触良多,长叹一声:卖楼之事作罢!

典翁的事暂时到此,再见老人应是春节之际了,那时再向他问些有趣的、又可以写出来的故事给河友。

感谢各位送花,下一篇开始讲一个傻瓜在深圳。

[URL=][/URL]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39735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