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云计算的一些想法(如果不妥,请拍砖) -- 土豆丝

共:💬24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得很深入

我前两天对老铁的建议是准备好在GoogleWave 的时代做一直在改,呵呵。大概大家都有类似的想法。不过,google似乎对wave的更大期望在企业内应用。任何一个新OS的流行都离不开KillerApp,随着google向微软台式机发动总攻的号角吹响,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类似wave这样的东西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抛弃windows,office而转投google。这个进攻的先头部队是chrome浏览器,接应的是chrome os,主力部队是googleapp,gmail,wave等。

不过有一点可能变化最大的是你文中提到的版权问题,未来可能版权真的没什么意义了,软件都是在云里不需要直接拥有的了,只要不在本地,盗版,木马等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比如中国的游戏产业就一直可以不受盗版侵害,主要是联网的原因。换句话说,游戏本身的图画等倒在其次,但一个人玩是没什么可玩的,这样的游戏就只能生存在网上。这也是Xbox,PS等未来的方向。

说回google wave,一个很重要的事件是twitter的流行。这两天想了一下,wave与twitter的一个共同的地方,也就是RSS/blog流行的一个主要方式,是靠订阅的。看得出来,这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对付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要求。如果说Blog是对个人网站的进化的话,那么twitter是从RSS订阅的角度对blog的进化,而不是我们原来常说的对即使通讯的进化,googlewave 才是。

wave与twitter把互联网重新带入小圈子这样的时代是有其重大意义的,这是应付互联网上信息过剩的传统手段,但却不能有效防止如email spam那样的垃圾信息泛滥。但是这个趋势是明确的,即网上互动的主要场所已经从网站开始了向类似email时代的方式回归,而网站将主要的做为静态媒体存在。

但是wave与twitter仍然是公开的,只是你知不知道的问题,而facebook等社区则是大门紧闭的,其封闭式圈子对google这样的希望把互联网全部装进它的datacenter的野心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问题。以后的互联网会不会发展成两种不同的生态,以google为基础的公开网,与以FB,Myspce为代表的城堡,这个现在还很难下定论。

想起一个事很有意思,看着Facebook,Myspace等“崛起”,让人不能不想起AOL的衰落。这里面真的只是社区功能的区别,亦或socialnetwork近年流行的风潮(还有许多社区都没有崛起,如friendster,google的Orkut等),而包括AOL的social社区背后的理念实际是差不多的,为什么FB能够比AOL获得这么多的认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