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出口导向为什么优越于进口替代? -- 思想的行者

共:💬30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复你的关于产业链等等的问题

1

我们从事生产,而得不到利润的大头,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业链不在我们手里,利润被转移了

错误,利润大头不在我们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出口企业搞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

第二,对方控制了销售终端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比方说一件成衣的生产,从原料,到设计到中国的加工过程,可以说整个成衣的制造的产业链都在中国

对方仅仅是控制了销售终端,比如说沃尔玛这样的超级终端他们自己掌握在自己手里罢了

如果销售终端中国人也掌握了的话,那么中国就可以得到相当多的利润

美国退守金融产业,主要还是跟利润率有关。资本的逐利性会驱使他们最终放弃低利润的制造业,从事高利润的金融业。因为金融业面临的是美帝世界性垄断的市场,而制造业面临的是竞争激烈的自由市场(自由市场就是弱肉强食,利润最低的市场)。美帝的制造业主要还是围绕涉及国内民生、保存完好的一些产业,包括军工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计算机软硬件和通信产业、汽车、石油、化工产业等等。而这些都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和利润率无关。这些产业,都必须给予各种巨额的补贴,才能维持基本的利润空间,美国的人工费用太贵了。(譬如你说的船舶制造,美帝转移的是民船,军用船舶制造没有转移,每年都有大量的补贴)

你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可能你没有在诸如造船厂,车床厂,汽车厂等等工作的经历吧,没有这个经历的人容易以为西方在制造业的退缩是他们贪图更高的利润而转移,实际上不是,真实的原因是西方人竞争不过东方

造船行业,中国船舶工业的领导当年提出了转模的口号,所谓转模指的是学习日本造船模式向先进的日本造船模式转变---这个词语可能是造船业的专用词语了,实际上美国人也想转模,他们曾经搞出了很多的新的管理理论,试图理解并且创新日本人的造船模式,结果应用起来漏洞百出---这个是我2001年5月份---8月份(具体哪一期记不得了)在中国船舶报这一份专业报纸上看到的一篇全球转模情况的综述中所看到的,我那时从事现场管理,对造船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难点重点有所了解,也就能够比较清楚为什么美国人难以转模--因为美国人更个人主义,协同不像日本人、韩国人这样搞得好,而很多看似不重要,实际对生产率影响很大的工艺改革----比如无余量上船台总装---壳舾涂一体化等等可以大大的减少生产周期的工艺革新也就很难进行,比方说无余量上船台---要求你从放样阶段就要估计切割和电焊的变形量,在切割电焊的时候使用确定的线能量,以免构件产生超过预估的变形,要知道船体上的零部件是很多的,所以这需要有比较强的企业内协作,至于壳舾涂一体化等等更是要求各个车间之间的更紧密的协作等等

美国人在汽车业方面同样也不行,在车床设计制造方面,他们推出一台新机床的周期是日本人的两倍左右,德国的速度也比美国人快不了多少,其中的原因,一是日本企业有更多的企业间专业分工协作,另外企业内部的专业分工协作也更紧密

可以去参阅有关的精益制造的论文,麻省理工在这个方面应该是比较有研究,并且有较多的学术论文的

。不过如果说完全被外资控制的行业,也不是非常多,很多还是处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像大豆榨油、乳制品包装、日用化妆品、碱性电池、烹饪炊具等行业可能算是外资比例过半,基本被控制;而其他一些行业外资比例没有过半,目前尚处于拉锯战之中。有危机是对的,但是说已经被全面控制,那是言过其实了。

我不是说已经被全面控制,我说的是存在被控制的严重风险,而且对方相当程度的控制了中国产业的话,就会采取严厉措施压迫人民币升值

90年代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货币政策的确是紧缩的,没错。但是,同时你没有看到市场的变化。那就是国营企业私有化,大量的破产、倒闭,老百姓普遍失业。结果就是俄罗斯人的消费能力大幅降低,贫富差距拉大到惊人的地步,导致整体市场迅速缩小。市场缩小导致的结果是,产品过剩(需求不足)。而货币即使紧缩,大部分流通货币还是到了少部分富人手里,花不出去。这是西方给出的非常巧妙毒药。

你还是没有理解货币紧缩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我们说流通货币,相当部分指的是货币在企业间流通,企业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节点,由于紧缩货币导致了企业流动资金干涸,他们不得不抬价以获得足够的流动资金

即休克疗法所导致的危害的根源不仅在于私有化---快速私有化所导致的混乱,还在于不恰当的实行了通货紧缩

你对何新的贡献的描述是正确的,但是你还是对货币紧缩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的了解得不够

所以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化的大生产,核心问题其实是市场问题。没有了市场(或者生产过剩),企业一定会倒闭、裁员,经济危机自然爆发。有了市场,企业永远不会亏损,永远不用裁员,永远不会考虑倒闭的问题!

你高看了市场了,市场没有这么神奇的

市场是什么呢,从看得见的角度,是一个产品交换的场所,或者抽象一点说与产品交换相关的范畴

从看不见的角度说,市场不仅交换产品,也交换信息,即供求双方都在交换的时候明白了供求价格信息,从而可以推断出供求的紧张程度,然后各方根据自己所获得的信息作出判断和决策,也就是说市场是一个信息中心

但是仅仅有信息是不够的,市场信息往往有局域性短期性的缺点,导致决策者(生产者,消费者)根据局域短期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即市场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可能导致效率下降等等

市场不是万能的,俄罗斯东欧在休克疗法以后,难道没有市场吗?当然存在市场

互联网对减少销售环节,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企业利润率的巨大贡献,是不容置疑的,这在今天的世界愈发明显体现出来了。
言过其实,互联网作为文化交流平台,对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经济而言,作用并不是那么的大

因为企业内部信息联系本来就有了足够多的手段,企业间的信息联系也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手段,互联网对于企业的信息管理,最多起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

我曾经看了一篇参考消息上的文章,日本对有关企业的调查认为---企业信息化有“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问题,这也可以从通用汽车等等公司先其他国家的企业实行信息化,却基本上竞争力没有提升,反而很快陷入巨额亏损看出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