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教下国内、日本和美国的研发环境有啥差异 -- 厚德载物

共:💬72 🌺1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是从老板们的角度来看的

那些方向发文章很容易的,而且强烈依赖仪器设备。像北京做同步辐射的,有那种测试机会都很少,一般都比较好发的。

要是那种发文章比较难的方向,估计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关键是现在评比的时候,往往是各个所内各学科和各个方向放在一起比较的,这样自然是那些非热点的学科方向在评比中远远落后。就像我们方向的,影响因子最高的才3多一点。我bf他硕士那个方向的最好的杂志也就才4多点,这种最好的杂志一般是给大牛准备的,或者是给那种非常完美的实验准备的。国内的科研受到数据积累、取样和测定等条件的制约,还是很难把档次提的很高的,当然一些新兴方向和出结果比较快的方向还是要占便宜点。

举个例子,中科院动物所做分类和生态的那些,发文章就相对比较困难,而且周期较长,比如草原,一年枯荣一次。像我们这边有做胚胎毒理的,一个星期可以进行好几次实验。而且,很多生态方向的杂志影响因子都比较低些,毒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学通常影响因子较高。但是你能说哪个比另一个更强吗?我觉得不能说吧。

最可怜的是做分类的,杂志的影响因子往往只有0点几,一个硕士博士也就是发现一个两个物种或者亚种,要检查成千上万的样品,有时候光取样就耗尽了大部分时间,还不一定能弄到。

事实上中科院内部各所也是很贫富不均啊,当然现在总体还是比过去强了。

我不是一味否定文章影响因子评价制度,但是如果一味依靠它同样是不对的。您是成功人士可能听的“失败者”的反响少点,但是实际上这是存在的,另一个影响因子引发的问题是,大家都一味求做热点,做能发很高因子的杂志的内容,但是实际上science、nature很多内容是赚人眼球的东西,真正对某个具体方向有很大推动力的文章,未必是能发science、nature的。比如古生物学,某个重大发现发表在上面的概率就很大,而很多方向可能连沾边的机会都没有。在某个方向里面只求做热点同样可能是有害于科研的,很可能我们谈起来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头头是道,却连身边的某个物种的价值、生理特性和数量都搞不清楚。

别的不说,以生物分类举个例子吧。这二十年来,在经费和体制的压缩下,我们国家的分类人才简直比熊猫还要稀少,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原来有搞珊瑚礁分类的老先生,后来因为年纪太大退休了。之后一直到2000年以后国家下来这种项目了才又去培养年轻人,现学现卖。中科院海洋所的很多老分类专家都八十多了,去世一个就断了一个方向的传承,眼瞅着快要死绝了,这几年才招了些学生来,可是很多人又不愿意干!——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论文影响因子低,文章发表困难,学起来也困难,待遇差,而且要干一辈子。植物所和动物所也是这样。当然,这可能是个全球现象。elserver的工作人员来我们这边参观做报告的时候,我问他这个问题,他立即面现尴尬,跟我讲“你最好把你的问题和那些热点问题结合起来~”,问题是,这些不是说结合就能结合的。

即使是您所说的那些辉煌的所,其中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只不过是很多外人不知道罢了。2006年中科院化学所一个学生自己在实验室制造毒药一饮而尽,他导师是副所长,院士。有时候这可能是个人的原因,但是有时候,真的不全是学生的问题。大连化物所的待遇和条件是整个科学院系统大部分所几乎没得比的。贵阳地化所06年前后连个食堂都开不起来,学生被逼只能搭伙自己做饭吃(可能有的人看起来觉得不算个什么事情),北京香山植物所的学生过去连个像样的宿舍都没有,大家住在仓库改造的宿舍里。我一个同学植物所硕士毕业将近一年在家待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条件的艰苦还在其次,最麻烦的是跟老板之间的分歧。我们所某导师,跟学生分配课题,开题的时候都忽悠学生,做出来可以拿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几等奖,发什么样的文章,谁都知道他是忽悠。每天学生只许上几次厕所,早晚派秘书点名,他的学生硕士上完了要出国,他愣是扣着不给硕士毕业证。另一个从北京基因组所出来的,居然和自己实验室的来做毕业论文的本科生同居,从国外归国才几年啊,在北京买了两套房子,财务上很大问题,学生去检举他,居然被告知不要再投诉了,此事不了了之,以学生集体换导师告终。在科研方向上跟老板有分歧那就是家常便饭不算什么了。某从世界名校回来的导师,只把学生当成出数据的工具,学生做完实验所有的数据统统提交给他,他来写文章,给学生挂第二作者,让学生毕业拉倒。如此这般,数不胜数。

目前卫生部部长的报道里面提到,说他要求学生很严格,好几个学生都延期。我们统统嗤之以鼻,因为我们一致认为,八成是他忙于政务疏于对学生指导才弄成这样的。现在所有科研机构里面的做的好的那些科研人员,发展目标很多都是做领导,一旦做了领导,其实就是他们自身科研生命的终结,因为往往他们不再有时间去接触第一线。那么他们那些论文啊,数据啊,还有评奖啊,从哪里来?就是从学生的实验中来,一切的数据都是老板们的,甚至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

学生考进来的时候都是新手,什么都不会,自己好容易摸索出一条路来了,已经该毕业了。毕业后工作,换个实验室,原来的方法就全用不上了。原来的实验室招个学生接着做,其实相当于一切从头开始。很多细节博士硕士论文里面是没有的,只有做的时候才知道。甚至很多老板自己确定方向的时候连论文都不查,跟别人重复了也不知道。我bf的老板取了样品给他做,其实那样品是受过污染的,他没有查过,我bf提出疑问他置之不理,最后全部的结果受到质疑。我最初定的题目其实国外80年代就做过,但是老板们没有查资料,我在开题的时候给他们看了那篇文献,结果我的第一次开题作废。半年的光阴就这样没有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