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令我读后感慨万分又一时说不出什么的文章:一个农民富豪的“乌托邦” -- 蝴蝶

共:💬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此文很好,好在反映了一些关于农村和农业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不才有个疑问,为什么村民“的耕地减少了;其次,余下的耕地也会在两年后被整合成机械化生产的大田,即使留在农田里,他们也将成为农业工人”?这是梁希森提出的他们搬进新居的附带条件么?如果是,那么的确存在问题,因为梁希森实际上是在向农民买地,并把他们变成雇佣工人。但话又说回来,即便如此,如果他能够发给农民足够的工资(高于农民以前的收入),那么机械化生产以及规模效应的确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从本文的描述可以看出,农民对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是比较依恋的。不才前一段对农业问题的讨论也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就是所谓的观念问题。农民是比较保守的,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除非有比较高的利益刺激。(其实很多城市人也很保守,但农民由于有土地作为生活保障,保守性更强。)农村人口城市化,农业人口工业化、服务业化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且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的必由之路。但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非常多的农村人不愿意进城,农业人口不愿意转变为工业人口,因为他们不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让他们进城显然不能靠宣传教育(三、四十年前可能还可以,呵呵),只能靠物质刺激。然而中国目前还很穷,提供绝对水平较高的物质刺激是办不到的,只能靠相对的物质刺激,也就是一定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工农业收入差距。也就是说城市化虽然不能使进城的农民普遍过上富裕生活(连城市人也不能普遍富裕),但他们的收入总比在农村时要明显的高(当然,很多企业残酷剥削农民工的做法不才是极不赞成的,但确实有很多农民工的生活比在农村时有很大改善),农业人口工业化和服务业化的情况与此类似。因此,一定的城乡差距和工农业差距(服务业甚至会比工业更重要)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改善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当然,既然有差距,社会就存在不稳定因素,这是一定要处理好的,目前政府的亲民政策就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包括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到达某一个关键节点的时候,这些差距会迅速缩小的。

最后,梁希森这个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从他对牛的经济价值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可以算作是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的。这些东西是不是别人教他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东西。中国的私营企业主有很多是遭人唾弃的,但总还是鱼龙混杂,有“龙”存在的。不才以为,这是发展中的问题,经过大浪淘沙,私营业主的整体素质会逐步提高,这在香港、台湾等地都是有先例的,欧美等国在经济发展之初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