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北京对西方为何不再忍让(1) -- 常乐

共:💬90 🌺1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中评社:中欧峰会兼容政治经济两个主轴

就中欧关系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经济上,欧盟已连续五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政治上,双方在反对单边主义,主张国际问题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方面,有许多共同语言。

安全上,双方在战略利益上没有直接、明显的冲突。近年来,欧中关系实现了从建设性伙伴关系,到全面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三级跳”。而中美关系在奥巴马访华后,依旧是个名分不清的“积极合作全面”的“伙伴”关系。

毫无疑问,在战略互信方面,中欧关系较之中美关系,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事实上,欧盟一度有意撤销对华武器禁运,因美国干预才未能如愿。欧盟还是中国最大的高科技提供者,中国引进科学技术的50%来自欧洲,8%来自美国,20%来自日本。欧盟还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

不过,与中美关系相比,中欧关系也有劣势因素。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历史文化包袱较少,其处理外交事务时,遵循实用主义的理念。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对华外交身段明显放软,其见风使舵、惟利是图的特性表现得非常突出。相比之下,欧盟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虽然利益也是欧盟对外政策时的主要考量点,但欧盟的侧重程度有所不同。欧盟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常常成为其外交政策的包袱。作为基督教文明国家的集聚区,欧盟外交政策常体现出浓厚的“传教士情结”,即沉湎于推行“价值观外交”。表现在对华外政策上,就是人权、宗教等信仰领域的问题占据了相当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的关系都比较平稳,唯有中欧关系波动较大。其中原因,就在于欧盟的“价值观外交”。有鉴于此,温家宝总理30日上午在主持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强调中欧关系要增强“战略性、全面性和稳定性”。其中的“稳定性”,就是针对此而言的。

当然,欧盟也不是不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金融危机后,鉴于中国对欧盟经济复苏的重要性,欧盟也对其“价值观外交”进行了调整,至少是不像过去那么张扬了。这也是第十一次中欧峰会得以“补办”,第十二次中欧峰会如期举行的关键原因。欧盟的一位高级官员近日对中国记者表示,“我们不能再教育中国了,而是应该相互学习。”据欧盟专门负责亚洲和太平洋事务的官员透露,此次峰会可能通过一份旨在确保双方关系稳定发展的综合性声明。看来,困扰中欧关系发展的“不稳定”问题,有望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