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大陆49年后三十年的经济成就及相关几个话题 -- wolfgan

共:💬261 🌺342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和黑岛人老兄商榷。

但就此便简单的根据(GDP)经济增长率的比较得出结论:日本和四小龙在那三十年里比中国成就更大。我认为还是过于急切了。首先,与中国相比,日本、四小龙在二战后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在西方历史堪称史无前例,从容忍长期单方面全方位开放国内市场、到批准大量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转移,再到更直接的巨额金援,为了打造典型,赢得冷战,美国对于东亚这批政权的扶植力度是非常惊人,相反中国同时却在受到美国的全方位封锁和颠覆。国际环境天差地别,而这个国际环境从根本上说是没法在短期内改善,在经过长期较量赢得美国的尊重前,中国不可能指望又废除中美通商条约、取消外国特权、恶债、全面限制外资在国计民生的影响力,推行在美国看来“赤色透顶”的全面社会改革,又能得到美国如同对待日本、四小龙那样的慷慨的援助(实际上因为中国太大,按同样的标准,美国即使愿意也援助不起)。

首先,日本和四小龙虽然受到美国的扶持,但力度远远称不上史无前例。就在中国周边,还有一个国家受到的扶持比他们还多,那就是曾经是美国殖民地的菲律宾。在五十年代,它的经济水准曾经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但是,现在它的人均GDP比中国还低。因此,它曾经被作为一个反面例子,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外来援助。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结论。我想,这和马克思说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一致的。日本和四小龙受到的所谓外部环境的优惠在那个时代受到的国家多得很,只不过他们抓住机遇罢了。对于您的这些观点,我不止一次听说过。我给出的评价是,这是美国万能论的翻版。既不符合西方经济学,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这段话言重了,但以前我就是这么对别人说了。

举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方面——社会整体教育水准。我们就不说战前就是列强之一的日本,也不说仅为一个城市因而特殊的港、新,拿台湾和韩国为例,它们固然在殖民统治下,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很低,但却有着极高的识字率,而当今所有严谨的经济学者都会同意,初等教育水平的普及是一个实体经济起飞的基本必要条件之一,而百年树人,提高教育全体人民的整体人文科学素质却又是最不可能抄捷径、短期内便克尽全功的事情。光是靠扫盲班,十年八年里就能扫出一支现代化的工业大军来?这是谁都知道不可能的吧。所以光是要等待全民普及教育结出硕果,就可以解释大半建国前三十年,在纯经济发展速度上,为什么中国看起来并不如日本等另一些东亚实体的原因。

如果说中国在这段时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的话,别人在这段时间内也没闲着。你要把中国普及初等教育考虑进去,那人家是不是也要把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考虑进去呢?

至于那个美国人的看法,其实我并不赞成。我之所以举那个例子,是我说明1949年时的共产党和现在的共产党是有本质区别的。至于这个区别有多大,见仁见智了。至少我并不认同建国前三十年中国处于严重左倾的结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