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大陆49年后三十年的经济成就及相关几个话题 -- wolfgan

共:💬261 🌺342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兼与黑岛兄狼兄商榷

拖慢了中国前三十年发展的原因,我以为不在于对初等工业化等等的投入上,而主要还是取决于上层的思想。内因应该是第一推动力。

前面和狼兄讨论的时候,我举出过一个比较诡异的数字,就是1953年,同样面对朝鲜战争,大陆的防务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35%,而美国居然高达68%。这无论如何都是不合理的。对这个问题的解释,除了志愿军作战消耗小于美军外,统计口径可能有一定关系。

为什么强调统计口径的影响?因为前三十年,太祖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判断,基本上就是两条:“早打,大打”以及"防止资产阶级复辟"。要做到这两条,尤其是“七亿人民七亿兵”,30%的防务开支仔细考虑起来是做不到的。因为整个国家的资源,肯定都倾向于备战这一重点了。有大量史料可以支持这种说法。

前三十年之所以走得比较慢,跟这两个判断及国家为此安排的人力、物力分配有极大的关系。我以为是决定性的关系。而且不同意这两个判断的高层,基本上都被靠边罚站了。

至于这两个判断对不对,世易时移,现在已无法重现当时中国面对的压力。但美国人先北后南,两次摸到家门口,屋子后面又是苏联顶在腰眼上的几万辆坦克,形势之险恶,恐怕也不容得冒险。区别只在于,大陆耗费的资源,相比台湾等到底比例有多少罢了。我以为恐怕还是要多得多,因为那个年代每个人的想法就是备战备荒斗私批修。这就是强调统计口径的意思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