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中国上古史的原始资料哪里去了? -- 任爱杰

共:💬230 🌺5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融入是个渐进的过程

前面不是说了这个融入是个渐进的过程吗?齐楚秦后来都被接纳了,这点我们没有分歧,只是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同一时间点上程度也有差别,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现在的满族和回族穆斯林,虽然被接纳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但有事没事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还要挑拨一番呢。

秦祖是正经的华夏始祖,怎么到西边抗击西戎就成了蛮夷了?
秦祖是不是正经的华夏始祖,按照古史辨派的考证是很成问题的。据顾颉刚的考证,黄帝最早出现是在战国时期,黄帝等五帝的子孙世系其本身,很可能就是各个夷狄成分较大的诸侯国如秦赵楚为了与华夏攀亲戚而附会出来的。

何况秦赵其时都是母族氏族社会,自己都不能确定是不是黄帝的后代,只好说是一个颛顼之苗裔孙女,然后吞玄鸟卵生了某某。(想到什么没有?对,玄鸟生商。上古时代的鸟卵不能随便吃,指不定能生出什么"鸟身人言"的怪物出来)。

这个苗裔本身说明不了什么。匈奴也号称是夏后氏之苗裔,但他怎么也算不上是华夏。更何况,史记里对秦的祖先还加了一笔,之后"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这里臆测一下(不喜欢臆测的就跳过这段好了):秦毁上古史没准也有为祖先讳的因素。后来的少数民族或多或少都有些为祖先讳的心理。比如北魏崔浩,宠遇空前,还立了那么多大功,就因为写史直书鲜卑源起,“备而不典”,结果全族尽诛,姻亲的范阳卢氏、河东柳氏、太原郭氏等北方望族都受牵连族诛。临刑前,众兵士纷纷在其头上小便。清朝修史,最大的忌讳就是建州之前那一段为明朝管辖的那一段历史,比如庄廷龙的明史稿就因此犯忌,凡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

前面说了,历史上这种是否华夏的判断,不应该以现在的结果和现在人的眼光看,而是应该主要看当时人的态度。否则万一1000年后日本人都同化为中国人了,是否当年的抗日战争的抗日英雄和汉奸的评价都要调个个呢?如果你同意这个原则,下面就好认定了。

先说秦。史记秦本纪: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这已经是战国秦孝公的时候了,中原还把秦国当夷翟看。

而且秦国的风俗还保留着野蛮人那些陋习,为时人所诟病:

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

再说齐国。当初姜太公封于齐,本身就是一个征服东夷的过程。当时东夷的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与太公争国。齐国的民风和鲁国截然不同。而且非常开放,齐襄公和他的妹妹私通,这在后来的有礼教规范的汉族是不可想象的,可能也是夷狄遗风。当然齐距离中原近,开化早,融入的程度很深。但不管怎么样,仅仅根据头头脑脑们的血统来推断这个国家的民族性质是不充分的,否则没法解释欧洲那些国家动不动由非本民族的担任国王的情况。

楚国就更简单了,自己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都不承认自己算华夏一员:

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武王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於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以上都是引自史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