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饥荒岁月里的记忆》之二十八:一娘生九子,九子九个样 -- 老光

共:💬11 🌺6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饥荒岁月里的记忆》之二十八:一娘生九子,九子九个样

拙文《饥荒岁月里的记忆》在网上见面后,有人唏嘘,有人感叹,也有人不以为然,更有人认为,这文字大刹风景,好像给某某某抹了一脸的黑灰。实在中大不该也,大不当也。

我所说的都是本人的亲历,叙述的是残存在头脑中的记忆。自己也曾掂量过自己:老朽一介平民百姓,身后既无大树遮荫乘凉,前途也无寸许进身之阶,无才,无能,无德,还不够有评说历史,挥斥方遒的那个份量。所以,对过来事,只作客观的叙说,不作任何的评论。是非公正,自有后人讲述。后来者居上!后生可畏呀!

俗话说得好: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即便是当年的饥荒岁月里头,同处一地,从没饿过饭的也是大有人在啊。比如,在下的老妻便是其中的一位。

老妻比我小三岁,是51年出生的。过苦日子那年头,她还不到十岁。在饿 遍野的时刻,老妻没饿过饭,并非有什么特异功能。她的福气好,没饿饭是搭帮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老丈人。

老丈人从小就跟着老老丈人在河下风浪里颠簸。长大后,便把这捕鱼的手艺当作了讨口本钱,一辈子驾着条小船,在河里,湖里捕鱼为业,养家糊口。除了捕鱼,其他的一概不会,不懂,也不学。

五,六十年代的那时候,生产力虽然落后,但自然环境基本上还是原生态的,那时候,天空是湛蓝的,河水是清亮的,大地是青翠的,山上是碧绿的。河里头的鱼儿成群结队,满河都是。

老丈人那时节的日子还是蛮好过的。因为鱼儿是自然生长的,也不用什么投资,顶多就是置办鱼网,那开销也不是太大。因为鱼多,捕捞容易,钱也就来得容易。有钱嘛,生活状态自然也就不错啰!所以,老丈人一生,养了一群的儿女。从头至尾,一共生养了一十三胎,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选择下,最终长大成人的,还有六子二女,一共八个。

我常对老妻讲:倘若是老丈人落脚在岸上,活在农村的生产队里头,你们八兄妹,哼!恐怕难得活出几个完整的呢!你们家呀!幸好是捕鱼的呢!要晓得,伢老子做的是无本生意,靠的是菩萨保佑,行破脑壳运呢!有么得法呢!只怪那鱼儿没长眼睛,糊哩糊涂,硬起脑壳朝网里头拱,硬是希该(注定)你伢老子发财啦!那光洋打起跟头径直往老丈人腰包里头滚啦!

老夫老妻闲坐无事时,便扯起往事。讲到当年过苦日子的经历,妻便静静地听着,因为她没有亲历过那段生活,故而便没有亲身的感受。

妻说:她只是听人讲过,说是那年饿死了好多好多的人,但她们家的日子还是蛮好过的。妻说,原先他们一家人,一直漂泊在水上,天不管,地不管,政府除了给个米本本,任其自捞自吃,自生自灭。到了大跃进的阶段,大约是上头的干部对塘里面的鱼吃腻了,想换换口味,吃河里边的鱼,便把老丈人几兄弟和另外的几家渔民,召集拢来,成立了一个渔业队,直属县里面专管。这几条船捕到的鱼便全部上交给公家。公家嘛,便配给他们粮食,食油以及其他的副食和生活用品。

妻说,因为那时候河里边生态良好,鱼儿多,品种也多,老丈人他们上交的鱼儿花样也多,惹得领导心里头一喜欢,便寻张纸,拿只笔,大笔一挥,常批些糖食糕点之类的东东奖励他们。糖食糕点吃多了,腻口,她们想换个口味,便拿着糖食糕点与乡下小孩换炒蚕豆吃。

妻说,那时候,因为上交的鱼儿多,领导批给的粮食不仅够吃,还有节余,所以,比周围的农民强了许多,尽管是饥荒岁月,却没饿过饭。

说到这儿,我便与她开玩笑。我说:要是那时候能认识你就好啰,早晓得我们能结为夫妻的话,我就会找上门去,十来岁就与你结婚呢,名符其实地当一对“少年夫妻”。真要是那会儿和你结了婚,想必你是不会看着我饿肚子的沙!肯定会拉我一把的呢!

今年过春节时,我去拜望一位老同事。

这位老同事今年八十有一了,是抗美援朝时的老兵,曾经参加过一,二,三,四次战役,立过三次功劳,算得上是从死人堆里头爬出来的幸存者。闲谈中,扯到往事,讲起了当年过苦日子的那段经过。

老同事说,当年他在县粮食局里头管人事,定量也少,也是吃不饱。但比起其他机关来,身在粮食局里头,唯一的特权是每人每月私下里可买几块糠饼,聊作补充。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举荐他,担当了县里一次会议的采买,专门负责为大会采购东西。大会散埸后,召集大会的领导一眼瞧中了他,认为他这人沉默寡言,能守口如瓶,便把他留下来,为县委,县人委(政府)担当送货员。

老友说,他那时专门负责从县委,县人委设在郊外的党校,把县直机关养鸡埸,养猪埸提供的鸡呀,鸭呀,蛋品以及鱼肉油呀等等,深更半夜待人睡静以后,用张三轮车悄悄送进城里来。因为沾了这件美差事的光,故而,饥荒岁月里,能安然无恙地渡过来。

朋友感慨,倘若不是遇上这么件美差事,恐怕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饿得前心贴了后背呢!也说不定那时便一命鸣呼也,到如今,只怕骨头也打得鼓响耶!

我们俩谈得正浓时,老友的继妻凑过来搭了腔。

她说,饿肚子那时节,什么都吃过,唯独就是稻草做的那个粑粑,硬是吃不下去呢。对于稻草粑粑,我也是第一次听人说起。于是,便向她打听起这稻草粑粑是怎么制作的。

老友的妻子告诉我,乡下人那时饿得没办法了,便把干稻草用水一泡,泡发涨后放入石碓中捣烂,捣成泥状后,然后,和上些米糠,捏成粑粑样,或煎,或蒸,弄熟了入口。朋友的妻说,这稻草粑粑吃在嘴巴里头,又酸又涩,还有一股子的怪味,难得咽下喉咙。每次吃这东东,便要作一番干呕,呕得天昏地暗的,直呕得喉咙里头冒出血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