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篇可以用来观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1 -- wqnsihs

共:💬214 🌺949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一篇可以用来观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8

一、目前国内主要类金融控股企业概况

中国的类金融企业主要是由民营企业组建的,开始于1993年对国有实业企业的并购。当年上海、武汉、成都等16个城市共有2000家企业被民营企业并购。民营企业自此开始大规模参与国内资产重组、对国有企业进行并购、借壳上市。到了1998年民营企业开始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每个月都有至少一家上市公司被民营企业控股,一年内8%的上市公司被民营企业控制,1999年约有42家上市公司被民营企业借壳上市。2000年以后民营企业对上市公司控制规模更为加大,目前民营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已经占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总数的85%左右。民营企业大规模控制上市公司的背景主要是为了解决筹资通道,以支持其追求规模优势的战略,结果随着近年股市再融资功能衰竭,上市公司不但不能为集团提供资金,反而成为吸取资金的包袱,导致民营企业被迫转向控制各种金融机构。

据统计,截至2003年年初,中国民营资本控制的商业银行占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4.6%,控制的保险公司占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不低于7.4%,控制的证券公司占证券市场交易份额超过13%,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金融租赁公司已经被民营企业控制。泛海、爱建、东方、德隆、万向、希望、金信、农凯等八大民营企业集团往往通过家族直接控制的公司控股或者由家族的关联公司联合控股的方式来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控制。金融机构几乎都处于家族控制的最下端。除民营资本外,宝钢、中粮、中海油、五矿、中远、华能、鲁能集团、红塔集团、山东电力、云电控股、首创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国有性质的产业资本和以海尔、联想、方正集团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团也通过入资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金融机构,形成类金融控股企业结构。据不完全统计,有一百多家上市公司卷入了金融业,其卷入金融业主要是参股证券公司、地方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保险公司。卷入金融业的上市公司比重大约占深沪两市机构的10%左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类金融控股企业估计大大小小不下三四百家。

1、泛海集团

1985年,卢志强以7.3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创立山东泛海集团公司,主业是房地产;1988年,在北京注册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1990年,成立美国泛海国际有限责任公司;1992年由美国泛海国际有限责任公司占股权30%、青岛泛海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占股权70%,合资成立青岛泛海物业发展有限公司;1995年7月,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山东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控股公司、四通集团公司等国内九家企业,在北京注册成立“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泛海占到了总股本的91.7%; 1998年,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注册资金增至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10亿元人民币,同时更名为“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时,光彩事业投资集团参股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出资32500万元,占总股本的32.5%,山东泛海集团的股份降至67.5%;1998年底,通过股权置换,光彩事业投资集团取代深圳南油集团成为上市公司南油物业第一大股东,并于1999年7月更名为“光彩建设”。这是证券市场上著名的强庄股,曾在1997年创造过从3元暴涨到23元的奇迹;2000年,卢志强以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参股民生银行13000万股,占总股本的9.42%,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二大股东;2001年2月泛海参与发起了民生担保。2002年4月, 2002年4月,中国泛海控股成为民生人寿保险的发起人之一,泛海控股出资1.2亿元成为民生保险的并列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的14.45%,中色建设(泛海控制的企业)出资1.1亿元,占13.25%,泛海共计占27.7%,卢志强出任公司副董事长;2002年8月,黄河证券更名为民生证券,并将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至14.5亿元。在北京揭牌开业,泛海控股出资2.4亿占总股本的19%为第一大股东,卢志强当选为董事长,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占9%,为第四大股东。(泛海在民生证券的持股比例,除其名义上已经拥有的19%和以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名义拥有的9%外,还收购了民生证券其他几个股东郑州银正、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银利实业发展公司、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的股权,泛海持有民生证券股权比例为43.695%。)2002年11月,海通证券增资扩股成为全国最大券商,泛海通过光彩建设、光彩事业投资集团、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和泛海实业四家公司,以近8亿元共同投资海通证券,占海通证券总股本的9.15%,持股比例仅比第一大股东上实集团少了0.01%。此外,泛海控股还持有中关村证券9.74%和光大银行1.11%的股份。

目前卢志强控制的泛海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已达到20亿元,如果加上所控制的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建设有限公司在金融领域的投资,规模更大。目前已经控制了三家证券公司、两家城市商业银行、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一家担保公司。

并在这些金融机构支持下,以北京为中心,在武汉、深圳、青岛、济南、上海等地的房地产市场均大规模介入,仅仅在北京一地,泛海开发量将超过240万平方米。

另外,在泛海在资本市场活动和控制金融机构的活动中,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工具: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建设有限公司。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是一个社团法人,由卢志强控制,在投资海通证券、民生银行、民生证券和民生保险时与泛海步调一致,在民生银行成立时,泛海与船东互保协会作为发起人,各持股9000万股,只比第一大股东少持28万股,各占6.52%,合计持股13.04%。。中色建设则在民生银行和民生人寿投资上与泛海系保持一致,而且泛海控制的民生证券是中色建设的第二大股东。中色建设于1997年与光彩事业投资集团签订《光彩事业发展中心项目承包原则合同》,2002年4月协商退出工程的承建,显示出双方的控制关系。在收购民生银行股权方面:1999年5月,广东南海桂城物资贸易公司将2000万股转让给中色建设;1999年12月,杭州通普电器公司又将7000万股转让给中色建设;2000年3月,昆明建华企业集团公司将全部6000万股分别转让给中国船东互保协会2000万股和泛海4000万股。之后,泛海集团将全部所持股份转让给了泛海控股,2003年1月,中色建设向泛海实业转让2000万股,占总股本的0.77%。至此,泛海控制的企业(泛海控股、船东互保协会和中色建设)在民生银行共计持股23.9%,在股权相对分散的民生银行中已经很突出了。2000年民生银行上市后,泛海股权比例稀释为18.3%。

卢志强基本上是想将泛海分成三个彼此独立又互为支援的子系统。其一是以金融(证券、保险、银行)为主业的系统,以1988年在北京注册的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为支点。其二是以投资为主业的系统,以光彩事业投资集团为支点。其三是以地产为主业的系统,以光彩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支点。泛海集团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投资为核心业务的综合性投资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物资贸易、酒店旅游、物业管理、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旗下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公司(包括上市公司)40余家。

泛海集团主要成员企业(包括投资与管理的产业集团)有:

1、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总部北京(房地产与金融投资集团)

2、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北京(创业投资与文化教育产业集团)

3、泛海建设控股有限公司,总部北京(房地产投资控股集团)

4、光彩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000046),总部深圳,(房地产开发集团)(收购的南油物业更名)

5、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武汉(房地产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集团)

6、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青岛(酒店物业投资管理集团)

7、通海建设有限公司,总部上海(房地产投资开发集团)

8、通海控股有限公司,总部青岛(商业地产投资开发集团)

9、常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部北京(资本投资管理)

10、北京山海天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总部北京(物资贸易集团)

11、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2、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3、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4、北京民生典当有限责任公司

15、民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2、东方集团

1984年张宏伟在哈尔滨成立东方建筑公司;1987年,东方建筑公司注册为企业集团,经历过在糖果食品、化工产品、医疗机械等领域的投资;1991年,东方集团成为第一个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民营企业;1993年10月,东方集团13家下属企业组成的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上市发行4000万社会公众股,发行价为6.69元,募集资金2.6亿元,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私营企业;1994年通过系列重组和收购,东方集团成为锦州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产权重组后的第一大股东,控制锦州港30.4%的股份,拥有港务经营管理权和开发建设权;1997年9月,东方集团在美国参与发起亚联银行,这是美国政府七年来批准的第一家区域性银行,该银行为集团架通了国内外资本对接的桥梁。后又控股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参股民生银行和民族证券,东方集团以19.98%的持股比例位列民族证券第二大股东。2002年,借着海通证券增资扩股的机会,东方实业投资6亿元,成为并列单一第二大股东。

  目前东方集团已经形成了金融、建材零售、港口基础设施、网络信息、房地产和高新材料六大支柱产业。控股企业有东方家园建材家居连锁超市有限公司、东方置业有限公司、东方集团财务公司、东方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东大电工有限公司,均属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是中国民生银行、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族证券有限公司、海通证券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按照东方集团网站的资料显示,公司30%的资产在金融行业,建材流通和港口交通业各占17%,信息产业有13%,剩下的是地产建设和高新材料。

  在信息产业方面,1999年12月,东方集团注册资本6000万元,成立了东方卫星网络公司,2000年1月即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3、新希望集团

刘永好1996年组建新希望集团,集团主业是饲料、乳业及肉食品加工,辅业是房地产、金融与投资、基础化工、商贸物流、国际贸易等领域。公司净利润一半左右来自公司参股的民生银行。2003年新希望从中收益1.03亿元,2004年为1.067亿元。

1999年5月,宁波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将持有的民生银行7500万股转让给新希望;1999年10月,哈尔滨亚麻厂持有的民生银行9000万股实施拍卖,新希望和南方希望分别获得4800万股和4200万股,同月,希望集团将持有的民生银行1800万股转让给南方希望;2000年5月,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持有的民生银行2000万股实施转让,新希望农业和南方希望又分别获得1502万股和498万股。至民生银行上市前夕,新希望持有的民生银行股份比率达到9.99%,为民生银行最大股东,刘永好由此出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南方希望持股比例4.7%,为第十大股东,希望集团持股2.37%,为第十三大股东。刘氏家族合计在民生银行持股比例达到17.05%,民生银行发行上市后,持股比例稀释为13.62%,略逊于泛海比例。

2002年,与上海永达集团合资成立进入汽车金融公司。2002年12月投资5.6亿人民币,在上海浦东成立独家控股的“新希望投资公司”,负责金融投资,2003年2月,新希望将所持民生银行股份全部过户到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永好,新希望农业持股75%,南方希望持股25%),此次转让并没有改变希望系在民生银行中的持股比例,同时,新希望投资将成为新希望集团在金融领域投资的窗口;投资5.1亿元人民币与福建省政府联手成立“联华信托有限公司”,新希望是继福建省政府之后的第二大股东,股权在20%左右。此外,新希望还控制了金鹰基金20%的股权。

  2003年成立民生人寿时,东方希望持7500万股,占9%,新希望则持6000万股7.2%,合计持股16.2%,也低于泛海。刘永行出任董事,刘永好出任监事长。刘氏虽然在民生银行和民生人寿的累积股份都略低于泛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希望系是一个更加紧密的家族,而泛海控股与船东互保协会关系尚难以确定,而中色建设则更像是泛海的策略联盟。因此,希望系在民生银行和民生人寿中地位特殊,刘永好在民生银行中谋得最大单一股东和副董事长地位决非偶然。 近几年来,东方希望缩减了铝厂投建规模,巩固已建项目的同时,转过头来对饲料再度发力。迄今为止,东方希望在重化工上的投资全部来自于自身在饲料业的积累,除了总部投资,每年连续抽调70多家工厂资金,这几年每年至少抽5亿,两家铝厂2004年均已实现盈利,重工业产值达到了60亿元。重化工度过了需要饲料业提供资金的第一阶段。

4、海尔集团

在2001年海尔17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张瑞敏举行了一个研讨会:“2001年度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600亿元暨构筑产融结合跨国集团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张瑞敏向外界展示了他的三大战略:创造有价值定单,不打价格战;整合全球资源的国际化、本土化并上升到竞争合作的形式;面对今后的发展,构筑产融结合的跨国集团,通过投资金融业产生跨行业的协同效应。

在2002年近一年时间里,海尔先后控股青岛商业银行、鞍山信托(已经在2004年退出)、长江证券,成立保险代理公司,与纽约人寿合资成立人寿保险公司,海尔集团和纽约人寿各占50%的股份,主要经营寿险,加上2002年9月,海尔成立了注资5亿元的集团财务公司,实际上海尔在金融领域已经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业务,张瑞敏自称在新领域,海尔一年要投入13亿。对于企业经营利润在20亿~30亿之间的海尔来说,这样的投资规模决非一个小数。

海尔2002年的宣传重中之重就是海尔进入金融领域,走产融结合的道路。张瑞敏说,“海尔投资金融业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增长点的问题,而是从此真正地开始搭建一个跨国公司的框架。这是一种大趋势,海尔要做跨国公司,进入金融业不代表一定会成功,但要成功一定离不开金融。海尔做金融的榜样就是GE,学习的产融结合模式就是交叉销售模式,充分利用客户信息资源,销售更多种产品与服务给同一客户。像海尔这样拥有知名家电品牌、拥有最终客户的企业采取GE此类模式的确得天独厚,可以充分利用与客户的良好关系,使客户的价值最大化,省去开发新客户所耗费的时间与费用。我们生产的家电那是在产品市场,现在搞金融业那是进入资本市场,我们要把产品市场做好来促进资本市场,那样资本市场会把产品市场带入更高的层次。”

5、其他公司

除上述4个公司外,目前其他一些大型企业都在寻求进入金融业的途径。

继意大利忠利保险携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之后,荷兰全球人寿保险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联合组建的合资寿险公司也在上海开业。荷兰保险有限公司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合资成立的首创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并正式在大连出售保单。

华闻控股除了控股了焦作鑫安、燃气股份、九发股份和轻工机械4家上市公司之外,还控制了中泰信托、国元信托、大成基金、楚天期货、广东证券、联合证券等金融公司。

中粮集团是首先从期货交易着手,1993年收购新西兰保险公司(后改名鹏利保险),后又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参股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再成立财务公司,并投资参股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广东证券和华泰保险等等。

红塔集团持有华夏银行12%股份、持有交通银行3.5亿股,而在光大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红塔投入都已接近2亿元;通过全资子公司红塔兴业投资公司,红塔集团不仅是红塔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同时持有国信证券20%股份、持有云南红塔创新风险投资公司61%股份、持有深圳国信证券网络有限公司400万股;此外,红塔投资公司还分别在太平洋保险公司投入2亿元、持有华泰财产保险公司5000万股,投入金融业近40亿。

方正2002年控制浙江证券,后对已经收购的券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进行整合后成立了自己的金融集团公司。

华晨2001年从金融业进入汽车业,入主金杯汽车厂,后投资广发银行,控股一个担保公司。

联想选择介入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而后成立自己的投资控股公司,再通过该公司参股海南证券。

万向集团则控制了万向钱潮、华冠科技、承德露露、中色股份、航民股份、兰宝信息、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在纳斯达克上市的UAI等上市公司,控制浙江工商信托并间接控股天和证券等等。目前万向已拥有七家内地上市公司和一家境外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与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在进入金融领域时采取垂直战略(即金融机构处于集团控制的最下端),且实业与金融业投资关系划分模糊不同,互相持股不同,万向集团构建了专业化的金融投资平台,并且将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清晰地划分开来,平行发展。万向集团惟一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万向钱潮作为万向集团核心产业汽车零部件生产的旗舰企业,专注于本产业的拓展与资源整合,对金融领域投资从不涉及,万向钱潮仅参股了万向财务一家金融企业。金融领域的扩张则以万向控股为龙头,将众多金融机构纳入体系之中,整体战略非常清晰。

另外,在战略意图方面,不少产业集团意在构建产业金融体系。如五矿、海尔、中远、华能等金融板块的构建已现端倪。这些企业介入金融业的方式比较多元。发起设立、投资控股、参股、并购及中外合资等等手段都有所运作。

与当前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业相并行的,是不少产业集团对其已有下属金融产业的整合。历史上很多产业集团投资了不少金融机构,但或由于部分经营不善,或由于整体优势不显等原因,金融板块的重组、整合是这一轮金融热中的重要工作。如中信集团、五矿集团等都成立了控股公司,华能集团还成立了注册资本10亿元的“资本公司”,用以整合集团原先投资的金融资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