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 -- wqnsihs

共:💬43 🌺17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2

(7)、蒂科国际公司

2005年6月,曾与“安然案”、“世通案”并称为新世纪之初“美国三大公司丑闻”的“蒂科案”终于有了定论,以生产一次性医疗用品、消防系统以及海底通讯系统著名的蒂科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丹尼斯·科兹洛夫斯基和前财务总监马克·斯沃茨被判盗用公司巨额财产罪名成立。法庭宣布,两人面临的巨额盗窃、欺诈和伪造商业记录等22项指控全部成立。2005年9月,两人分别被判8年4个月至25年的不定期徒刑,法庭还判罚两人归还公司全部不法所得,并处罚金共计2.4亿美元。

科兹洛斯基在1992年初掌大蒂科时,蒂科只不过是一家市值约为15亿美元的中等规模的公司,但在随后的10年间蒂科发展成了市值106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的电子、电气制造商。巅峰时期的蒂科每年的年收入增长率达到过24%,公司股东们的财富也随着股价的上涨,水涨船高般增长至1200亿美元。

从1996年开始,两人总共窃取蒂科1.5亿美元的资金,并抛售公司股票不法牟利4.3亿美元。在2002年东窗事发后,被称作“美国企业高层贪得无厌丑恶嘴脸的缩影”。

(8)、Cendant公司Cendant集团前副董事长柯克·谢尔顿2005年1月因共谋以及证券、电信、邮件造假罪名成立,被判入狱10年,并需赔偿因公司会计丑闻而造成的32.7亿美元投资者损失。谢尔顿正在等待上诉。公司前董事长沃尔特·福布斯也同时受审,被控罪名多达16项。

(9)、环球通讯公司和凯马特百货连锁店

2004年初,环球通讯公司和凯马特百货连锁店紧随其后,也因财务问题申请破产保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政府机构以及行业组织因此扩大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投资银行分析师违规行为的调查,导致更多的丑闻浮出水面。

4、原因分析评价

(1)、美国官方监管机构认为安然事件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会计师事务所未能辨别真伪。为安然公司财务报告提供审计的安达信没审计出安然虚报盈利,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和背后的合伙公司。

其次是安然公司的监事会疏于职守。该公司14名监事会成员当中,有7名与安然公司关系特殊,他们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靠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

其三是证券分析师没能成为投资人的真正耳目。在安然走向破灭的路途当中,大多数分析师的投资建议都是“强势买入”。

其四是债券评级机构没起到辨别优劣、发现投资价值的作用。很多评级机构在破产前一周还把安然公司的股票归于“有投资价值”一类,而在安然大势已去时,它才被迅速调为“垃圾债券”。

其五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监管不力。虽然美国证券市场的这个最高监管机构曾声称,其基本职责是“确保每个投资者――无论是大型机构,还是独立投资者――有权在投资前获得真实信息”。

其六是投资者本人。在股票市场持续数年的上升当中,所有人都对市场发出的种种警告信号充耳不闻,几乎连白痴都觉得自己可以在华尔街赚到钱,而且,很多白痴确实赚了钱――而这是极端危险的。

其七是政府为刺激对电力产业的投资而对美国电力市场减少监管的做法。

但显然这种评价有推脱政府监管不力的责任之嫌。

(2)、公开监督机制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揭露了造假

在安然造假逐步被揭开的过程中,买方分析师、媒体与卖方分析师扮演了完全不同的角色。

美国资本市场上主要的上市公司研究人员有两类,一类是华尔街投资银行的职业股票分析师,但由于他们是投资银行雇员,而投资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承销、推销股票或者买卖股票的佣金,因此这些证券分析师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习惯上,这些职业者在美国被称作“卖方分析师”(sell-sideanalyst)。另一类是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对冲基金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与基金经理,以及为投资者和这些基金公司提供分析报告、但不靠股票交易本身挣钱的独立证券分析师,他们都被通称为“买方分析师”(buy-sideanalyst)。因其最终收入取决于其分析报告的准确程度,买方分析师有较为充分的激励和动机去对上市公司作客观的分析,比华尔街卖方分析师更愿意去客观分析、调查企业内幕与各种复杂关联交易。

买方分析师中的一部分,代表众多的开放式共同基金、退休金、保险公司等,它们持有许多安然的股份和其它证券,自然有利益去查清真相。另一些买方分析师直接服务于以卖空股票为主要手段的对冲基金。

此外,报道上市公司的财经媒体,有与买方分析师相近的激励结构――对媒体来说,其生命力最终来自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与准确性。投资者和媒体对安然的怀疑,远在2001年10月中旬安然关联交易内幕与财务状况正式曝光之前。其股价从年初80美元有余跌到当时的30美元左右,跌幅超过2/3,即是明证。

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安然股价是否高估?》的文章,首次指出安然的财务有“黑箱”。该文指出,安然2000年度股价上升了89%,收入翻倍,利润增长25%,18位跟踪安然公司的卖方分析师中有13位将其推荐为“强力买进”,它的市盈率为竞争对手杜克能源公司的2.5倍,也是S&P500指数市盈率的2.5倍。《财富》质疑道:“为安然欢呼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没有人能搞得清安然的钱到底是怎么挣的!原因是安然历来以‘防范竞争对手’为由拒绝提供任何收入或利润细节,把这些细节以商业秘密名义保护起来。而其提供的财务数据又通常过于繁琐和混乱不清,连标准普尔公司负责财务分析的专业人员都无法弄清数据的来由。不管是极力推荐安然的卖方分析师,还是想证明安然不值得投资的买方分析师,都无法打开安然这只黑箱。”

针对《财富》的质疑,安然财务总监法斯托反击道:“安然共有有关不同商品的1212本交易账本,我们不希望任何人知道这些账本上的任何东西,也不希望任何人知道我们在每个地方赚多少钱。”

《财富》文章进而质疑:在安然的年报中,“资产与投资”项目的利润数总是一个谜。年报对该部门的注释是“在世界各地兴建发电厂项目,完工后投入运营,最终卖出获利;此部门也参加能源与通信企业的股权和债券买卖等业务”。该部门1999年第二季度的利润为3.25亿美元,2000年第二季度跌至5500万美元。如此大的变化从何而来?《财富》相信,安然在通过“资产与投资”项目的资产出售金额来操纵其利润。这样,当任何季度的利润达不到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时,安然总可以通过增减项目资产的出售来达到或超过预期利润额。尽管几年来安然声称要减少负债,但在2000年的头三个季度,安然又新发行了39亿美元债券,使债务总额在2000年9月底达到130亿美元,其负债率(债务对总资产比)升至近50%,而在1999年底时负债率为39%。另外,它的营运现金流在1998年为16亿美元,1999年为12亿,而2000年的头九个月仅为1亿美元。尽管安然的营运现金流在逐步下跌,但它所公告的净利润却在年年上升,这本身就说明,安然的利润不是来自主营业务,而要么来自非经常性收入,要么来自造假。

2001年5月6日,波士顿一家名叫“OffWallStreet”(OWS)的证券分析公司发表了一份安然分析报告(OWS的客户均为各类机构投资者与基金公司,所以属于“买方分析师”阵营)。该报告建议投资者卖掉安然股票,或者做空,主要依据是安然越来越低的营运利润率,安然的营运利润率从1996年的21.15%跌至2000年的6.22%。按照OWS公司的分析,安然在2000年第四季度的利润率为2.08%,到2001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到1.59%。(尽管第1季度的收入为5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三倍)。此外,OWS公司对安然的关联交易与会计手法也持消极看法。比如,他们发现,2000年第二季度,安然以高价把一批光纤电缆出售给一家关联企业,这笔交易收入使安然每股净利润比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超出2美分。如果没有这笔关联交易,实际的每股净利润却要比预期的低2美分。因此,OWS建议投资者不要轻信安然公布的财务利润。

但在此期间,高盛、美林的卖方分析师仍强力推荐安然股票。

2001年8月30日,著名投资网站TheStreet.com发表分析文章,认为安然第二季度利润很大部分来自于两笔关联交易,安然在通过关联企业间的高价交易人为制造利润。如果不靠这两笔“对倒”交易,安然第二季度每股利润可能只达到30美分左右,而不是公布的45美分。

(3)、卖空市场的力量逼使安然破产

KynikosAssociates是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其主业是替客户寻找卖空的股票对象,并进行卖空操作。总经理杰姆士·卡诺士早在2000年底就盯上了安然公司,那时安然股价正处于顶点。引发他怀疑的原因之一是安然的总资产回报率太低。尽管安然的利润增长率和收入增长率都很高,但其2000年度的总资产回报率仅为6%左右。原因之二是他无法读懂安然省略掉很多项目的年报和季报,在多次询问华尔街卖方分析师后,他发现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所有分析师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安然的收入和利润很高而资产回报率很低。原因之三是卡诺士注意到,安然的内部人交易记录显示公司管理层在加快抛售安然股票(在美国,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士和持股10%以上的股东在买卖本公司股票时,必须向证监会申报。证监会随后会在其网站上公告,这些内部人的买卖交易便成为公开信息。)内部人士出售主要有三波,分别发生于2000年12月到2001年2月、5月到7月、11月。其中,董事长肯尼思·雷在此期间持续卖出,原总裁斯格林在6月至7月间出售最多。

除卡诺士的对冲基金外,还有许多其它基金也参与卖空安然股票。2000年底之前,随着安然股价持续上涨,卖空安然股票的人越多,到2001年2月其空头总数达到1400多万股。至6月底做空活动又再度攀升,10月达到近2000万股,11月突破3000万股,12月则达到天文数字般的近9000万股。在此期间,对安然关联交易与会计手段的质疑也在不断升温。由此可见,伴随着媒体与市场对安然的追查,做空机制不仅为进一步追踪提供了激励,也加快了安然股价从2001年初的80美元有余朝着它应有的价值(几乎是零)靠近。

(4)、市场环境变化使安然破产

安然的业务拓展方向与很多跨国公司一样,都是在经营实体经济成功的基础上开始涉足金融领域并取得进一步成功的,安然利用投资金融业进一步发展自己是正常选择。但安然的问题是基本上放弃了能源供应商的基础业务,变成了一个纯粹的金融交易商。按西方几百年来的经验,没有实体经济作依托的金融交易风险性极大。安然主要业务是对冲基金。在经济景气时,对冲基金靠套期保值和投机业务能赚取高额的利润,这一点安然也确实做到了。但经济陷入衰退时,对冲基金的投资运作就显得困难非常。2001年3月开始,受网络泡沫破裂的影响,美国经济正式步入衰退,9·11事件更是给美国经济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股市狂跌,能源产品的价格也不断下滑,安然的主营和副业同时面临考验。10月16日,安然公司宣布第三季度亏损6.38亿美元,净资产减少12亿美元。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安然在处理合伙企业关系时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开始进行质询,31日,质询升格为正式调查。为了增加信心和度过财政危机,安然在11月初谋求进一步融资,其直接结果是股票价格跌破了每股10美元。11月8日,安然向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文件正式承认,过去五年公司亏损5.86亿美元。

这时安然又犯下了重大的决策性失误。安然预期美联储降息已近尾声,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不大,随着利率的逐步上升,美国国债的价格将持续下跌,于是放量卖出其持有的将在两到三年内到期的欧洲美元期货,意欲杀跌国债,以图投机利润。同时,安然还想用这些欧洲美元期货合同交易与下跌的石油价格对冲,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在经济步入衰退时,石油价格通常走低,市场利率一般也会下降,利率下降后的投资盈余可以抵消掉油价下跌带来的损失。但是,从11月12日开始的两周内,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14%上升到3.18%,五年期到期国债的收益率也从3.62%跃升至4.4%。与此同时,原油的价格从10月底起继续下跌了28%,安然于是在国债和油价上遭遇了双重损失。

安然在10月份已经设法偿还了50亿美元的债务,但仍有很多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公司源源不断地从安然抽走投资和要求偿债。这时安然已经既没有足够的现金也没有银行贷款来应付到期债务的现金需求,只能靠卖出持有的国债和欧洲美元来融通现金,在不景气的市场中,这种交易造成巨额亏损,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资金流短缺的危机。11月20日,由于市场对安然财政状况的预期越来越不乐观,安然股票再次下跌23%,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次日,安然与其竞争对手动力能源公司(Dynegy)达成合并重组意向,延期偿还其6.9亿美元的债务。但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人员仍然怀疑该协议能否顺利执行,于是安然股票再创新低,每股价格降到了4.01美元。28日,标准普尔公司将安然的投资级别评定为“垃圾股”,并将其撤出了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穆迪公司也将安然公司的信用等级调至最低。当天,安然公司创下个股交易天量,成交3.46亿股,股价大跌85%至0.61美元,公司市值仅余4.5亿美元。11月28日,安然公司被迫宣布除了“维持公司核心运作所必需的”资金外,延迟支付一切款项。达到了美国《破产法》规定的破产保护条件。30日,由于动力能源公司推出了与安然的重组进程,安然股票更跌至每股0.26美元。由于投资级别的丧失,安然马上面临着立即偿还大约39亿美元债务的要求,除了申请破产保护之外安然已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真正使安然公司倒闭的还是市场原因。安然公司主要从事能源交易,利润受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当能源市场的价格尤其是天然气的价格一直向下跌,使得股票也一路下跌,因为负债用资产担保,所以导致公司财务杠杆率不断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公司不得不破产。

评价:

安然当初获得成功的做法其实和很多金融公司如出一辙,靠的是信心欺诈――只要人们对你有信心,你就会繁荣下去。可一旦公司信用出了问题,它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安然公司的成功,即使是在美国这样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奇迹频生的国家,也绝对称得上是个商业神话。它吸引了无数羡慕的眼光,也寄托了众多投资者发财的希望。然而,这一切是如此的短暂,当安然公司发表2001年第三季度亏损的财务报表后,安然帝国的崩塌就开始了。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第三季度的财务状况,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从安然公司走向毁灭的整个事件看,这次财务报表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就安然事件而言,更多的是要注重市场和法律的监管。但如果单纯由政府加强行政监管的话,最后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寻租的机会。所以要由法院、媒体和市场共同监督。

安然和世界通信公司虽然所涉足的领域不同,一个是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公司,一个是第二大长途电话企业,但它们有着另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利用90年代能源和通信两大行业的监管放松起家并迅速膨胀起来的。这也给政府正在逐步推行的市场自由化政策处了一个难题,即在开放的同时,如果有效地进行监督,保证经济的健康和稳步发展。

与德隆一样,安然的“突然死亡”揭露了这个巨型公司内部的重大舞弊行为,安然从来没有一份完全透明的资产负债表。操作上的失误尽管代价巨大,但终究会被人们原谅,而用欺诈的手段瞒天过海,受损的只能是作法者自己的信用。与德隆一样,安然内部财政问题一出现,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众多企业和银行自然怀疑其是否有偿还债务的能力。诚信是商业公司立足的根本,把预期利润事先填在资产负债表中以换取人们关注、掩盖债务的违规做法自然无法得到人们的原谅。

显然德隆造假水平不如安然,而且我们的市场力量和媒体也早就发出德隆造假的信息,但结果相反,安然危机在未大规模传染时就被市场力量阻断,而德隆却到危机爆发,市场力量也无所作为,不得不由政府出面收拾烂摊子。所以许多人抱怨中国政府介入市场太多,插手太深,但需要市场力量发挥作用时,市场力量因为自私全部躲起来,如果政府不最后介入,市场只能崩溃。这是中国国情:市场不但力量十分弱小和而且随时依赖政府。

像安然这样有巨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公司都能够逃脱美国体系相对完备的金融监管,中国民营企业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全球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都面临着一个难以回避的挑战——如何弥补金融监管的漏洞,防止安然事件再次发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