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 -- wqnsihs

共:💬43 🌺17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7

2、类金融控股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需要控制金融业

(1)、类金融控股企业被迫进入重化工业

类金融控股企业负债率普遍偏高,企业规模小,产业组织分散,技术设备陈旧落后,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市场开拓力和竞争力低,产业链条较短,产品加工层次低。

其控制的制造业普遍没有控制研发环节和市场标准环节,产业附加值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产品和工艺、技术同构性强,无法形成紧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关系,高增值能力不足,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中低档产品过剩积压,高新技术产品短缺,创新能力低,多数仍在经验设计和仿造阶段,制造资源配置效率低,制造业专业化水平低,配套能力弱,产业配套条件差,形不成集聚规模经济效应,没有形成产业链,没有抵抗风险能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程度较低,增长乏力,发展缺少后劲。

随着经济全球化,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崛起,政策共享、平等竞争已经取代地区倾斜政策,中国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已经大大削弱。由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利润低,生产能力普遍过剩,成本增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已经失去发展空间。如果仍只靠大规模投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粗放经营,企业发展将难以持续。唯一的选择是依靠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升级和和产业整合,提高创新性科研水平,培育自己的高端核心创新技术,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但是短期内不可能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并转为产品。可行的选择是进入技术壁垒不高,附加值较高的行业,显然就是重化工业。所以目前制造业赢得竞争的关键手段就是进入重化工业。例如新希望集团进入电解铝行业,复兴集团进入钢铁行业等等。

现阶段中国企业发展主要靠投资来拉动,而由于资金成本,只能向附加值高的行业,特别是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包括新建企业或者并购国有企业,然后进行整合。类金融控股企业如果能顺利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转移到重化工业,就真正实现了企业竞争力升级,就完全可以维持20年的高增长。

(2)、民营企业进入重化工业先天不足

目前类金融控股企业的优势是市场发育程度相对较高,较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有较为雄厚的财力。明显的弱点是运营大型企业的经验和管理能力不足,同时中国目前金融市场服务不足。他们要想实现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设想,需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资金:

■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主要用于产权收购、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整合。

■风险投资: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技术标准制定和技术研发。

■贸易融资:用于产品进出口支持和流动资金周转。

■产业投资基金:用于从非优势产业中转移出来。

同时,他们还需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信息:

■市场趋势信息

■产品供需信息

■技术方向信息

■金融变动信息

也需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市场经验:

■包装和推销经验

■国际贸易惯例

■讨价还价经验

■采购眼光和评估经验

■法律、会计、保险、商检、通关、索赔等等经验

和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通道

■市场网络(供应商和客户)

■物流网络

■清算网络

■贸易保障网络(反欺诈、知识产权保护、倾销应诉等等法律服务)

同时要设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及工艺都与国际一致。这些都是下一步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备条件。

(3)、类金融控股企业进入重化工业必须金融业支持

类金融控股企业重化工业化要成功,从技术上来看,前提是产业链、资金链、信息链、人才链、技术链和物流链有强大的整合协同能力,需要包括进出口、运输及仓储、贸易融资、保险、认证及测试、研究及开发、产品设计、市场研究及推广等等服务的支撑。

目前,类金融控股企业的制造业总体水平不高,与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较低有很大关系,需要进行产业链整合。而制造业整合需要加工过的市场信息,金融服务(垫付、保买、订单预付等等),物流,商检,质检,通关,法律,担保,认证,宣传等等一揽子服务,其中尤其需要金融业的支持。

金融业支持可以使制造业通过并购和投资控股,集成分散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应,完成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实现制造业能力集成,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并可能进行跨国经营,建立全球信息网络,掌握和控制市场动向。

而目前中国的金融业没有能力完成制造业的整合和升级,原因是现行分业经营使金融业无法投资实业;保护经营使金融业没有进入实业的动力;金融业缺乏投资和管理实业的能力。

3、类金融控股企业的制造业需要整合和升级

(1)、类金融控股企业的制造业经营粗放,效率低

今天企业竞争不再是单一的某种能力竞争,例如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劳动效率等等的竞争,而是整个运营管理控制系统的竞争。第一流的企业已经建成了基于IT技术为平台,把供应商集群、顾客集群、运营流程、控制流程和资源配置流程高度集成一个竞争体系,进行资源配置,包括供应商集群的组织和整合;市场资源的优化和整合;集团制造能力的优化和配置;研发资源的优化和配置等等。而且供应商质量、数量、分布和忠诚度,顾客群质量、数量、分布和忠诚度成为评价这种系统竞争能力的主要指标。

系统竞争背景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链(上、中、下游)整合能力和价值链(研发、生产、市场)的整合能力。(现在有一些优秀的企业除了自己控制最核心的金融财务和战略管理外,所有其他诸如研发、生产、销售等等开始寻找战略合作者外包,例如INTEL,IBM,GE等等,他们具有的核心能力就是组装其他合作者核心能力成为一个整体的能力)。

系统竞争背景下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工具,主要是产业链整合(包括SCM、ERP、CRM、KM等等)和价值链整合(包括协同商务、外包、战略管理)。

传统制造业正在向信息化发展。现代工业化以个性化、柔性化为主要标志,以客户需求主导产品生产。信息技术、现代管理和制造技术结合,实现了信息流、物资流和价值流的集成与优化,彻底改变了制造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全部过程。制造业以网络为基础,已经实现全球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全球资源配置和资源共享。 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90%。跨国制造业对全球设计资源、生产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改变了全球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竞争的模式,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产品的创新和快速开发成为提高制造业竞争能力的有力武器。先进生产模式和现代管理技术在制造业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和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彻底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观念和生产组织模式。

目前类金融控股企业的制造业与跨国竞争对手的差距包括以下几方面:

市场信息和市场控制;研发方向选择和研发效率控制;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经营理念和营商眼光;决策程序和决策机制;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劳动效率和人才培训;生产集成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客户管理和制造资源集成等等。其中又以市场控制和研发方向选择为最重要,最核心,差距最大。

(2)、类金融控股企业的制造业创新能力弱,附加值低

信息技术进步导致了生产要素发生重大变化,知识、技术、管理能力、资金控制、市场标准和市场控制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这是以加工组装为特色,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业在价值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主要原因。

类金融控股企业进入重化工业,目的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质量低劣的工艺和产品,压缩过剩的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优化和升级。

(3)、类金融控股企业的制造业系统竞争能力不强

目前类金融控股企业控制的制造业体高度分散在各种不同行业,不同的区域。制造业分别在不同的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不能形成整体,产生协同力量。

尤其麻烦的是在物流方面,由于采购和营销的渠道分散,信息服务落后,资金融通和现代物流手段(例如SCM技术)等方面的劣势,使类金融控股企业的资源共享,动作协同以提高竞争能力的可能变得十分困难。而物流技术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大型配送中心为平台,以规范化服务为标准,在产业链上融入全国产业分工体系及其全球经济体系中,利用已有一定优势的企业以品牌转移、资产重组、技术引进等方式来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

由于类金融控股企业控制的制造业普遍缺乏系统竞争能力,出路只有实行产业链整合。只有依靠产业链整合带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很好地解决产业升级所需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才能确保企业在国内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4、类金融控股企业有能力完成制造业的整合和升级

(1)、产业链优势

类金融控股企业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目前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好的产业基础,也有利于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整个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类金融控股企业可以实现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原材料资源在集团内自由流动,通过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为纽带,使集团内企业相互融合和相互依赖,使集团内部分工不断朝横向和纵向扩展,实现市场配置资源,优化产业重组和垂直分工。而且产业分工不仅有生产资源分工,而且有生产工序和零部件生产专业化分工。并可以用信息产业改造传统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

类金融控股企业的产业一般包括金融、贸易、物流、制造业、贸易加工业等等。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包括制造业基础,市场经验等等,最大的优势是在政策上、技术上都没有障碍,完全可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产业间实现互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一些类金融控股企业在一些行业具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优势企业和支柱企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国外市场的开放,又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和更大范围地开放服务业为这些企业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金、管理和技术条件。产业链整合会为实现由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创造条件和环境。

(2)、组织结构优势

同时,类金融控股企业有制造业整合和产业升级的动力,有有制造业的市场经验;有整合和产业升级的灵活体制。

类金融控股企业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实现多样化经营,追求最大化利益。其在管理上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集权式管理,集约化经营。类金融控股企业最大特点是集权式管理,最重要的机能是资本的高度集约化经营。类金融控股企业对资本的经营管理极其便利,只要把设立、并购或收购的公司置于控股公司的伞下即可,无需解决像其他一般企业在实施并购或收购过程中所遇到的母公司与新公司在技术、财务、法律及人事方面的诸多问题。即使在出售伞下子公司时也只要转让控股股权就行,这种便捷的资本经营方式极有利于类金融控股企业对子公司的资产实行集约化经营。 ■被放大的资本扩张效应。母公司的资本通过投资控股对子公司拥有支配权,子公司又可以通过部分投资控股"孙公司",依此类推,形成被放大的资本扩张效应,即多重资本杠杆效应。 ■品牌效应。类金融控股企业内部实行控股公司系统管理,执行的是法人分离原则。在这种原则指导下,集团公司伞下各个子公司是分别相对独立的专业公司,它们具有专业金融公司金融产品的品牌优势、质量保证和人才优势。从集团公司整体来讲,既有专业公司的产品质量优势,又有控股集团的规模经济及提供全面服务的优势。 ■合理避税效益。类金融控股企业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式的经营管理组织,对外实行合并报表,统一纳税;对内可以通过合理调度集团内部的资金和财务资源,实现集团内部的利润最大化。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经营能力不同,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也不一样。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平抑各个子公司的利润规模,在一个最优化的利润规模下进行纳税,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经济效益。

5、类金融控股企业发展可能的模式

(1)、美国的并购模式

美国模式成立的前提是国家尽量减少对民间经济的干预,除非碰到金融危机,否则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所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企业的融资活动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银行起辅助作用。中央银行严格独立于政府,政府不介入企业的融资活动。企业的股票在股票市场上的价格对企业的融资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企业经营者追求短期收益最大化。股票市场对企业的投融资活动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这样企业作大的必经之路就是并购。这是美国各大企业成为百年跨国企业的唯一道路。美国企业的并购收购活动贯穿于美国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而且表现形式多样。企业并购浪潮和并购方式往往与经济发展变化相关。

不管形式如何改变,并购的目的,就是使公司得到发展壮大。提高竞争力。美国企业的发展之路,正是通过不断并购重组来形成产业集团,从而依托大规模而面对国内乃至世界的竞争。大不一定强,但不大注定不强。美国企业恰恰是因为在国内就对并购的习以为常。在建立跨国公司时,在制度建立,管理体制改革中就有了先天的优势。才得以顺利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跨国集团。

(2)、日本的合作模式

日本模式的特点是组成方式是联盟制,各企业在法律上、经济上维持其独立性,而由企业间的相互持股、投资融资、业务合作、重要干部派遣等方式,追求共同利益而形成的结合关系。维持相互协助与分工合作的密切关系,发挥协同效应。

显然,我国的类金融控股企业两种模式都会选择,例如德隆就是美国模式,温州中瑞财团就是日本模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