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电影《大决战》中的细节缺憾之一 -- 俺老孫

共:💬68 🌺23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电影《大决战》中的细节缺憾之三

《大决战》的历史顾问里有一位东野老人:苏静,他是林彪司令部的作战处长,所以大决战这部电影作为一部纪实性的电影真实度还是可靠的,但对细节的把握就不太到位,而且编导对如何拍好一部军事纪实性的电影需要学习的地方显然还有很多,其中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地图的使用很不够。

《辽沈战役》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林彪在听下级报告说塔山阻击战伤亡很大,对参谋说:“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当年电影公映不久就有媒体报道说:有四野的老人回忆说这是林彪的原话,林彪就是那样说的。这句话很符合林彪的形象,他很可能真的说过这句话,但未必是对程子华。这一点不去考证,电影对细节处理的不好的地方是根本没在电影里看出来:塔山为什么那么重要?

拿一张锦西地区的地图仔细看一看,不但可以看出塔山的重要性,也能很好的诠释地图在军事题材电影里的重要性。

从关里往关外去,并非只有一条路,但出山海关往锦州去却只能沿着一条走廊经绥中、兴城到锦州,从兴城到锦州的路上有一个港口,就是葫芦岛,连通关内、关外的公路、铁路都经过这条走廊,在锦州外围战时这条走廊上的所有要点都已经被冀热辽部队占据了,所以当锦州被围,国民党军从山东、华北抽调部队救援锦州时,只能走海路,从葫芦岛登陆向锦州攻击前进,而塔山就是卡在葫芦岛到锦州的生命线上的咽喉。

如果是看一个地形地图或者有等高线的军事地图就会发现,连通锦州和葫芦岛的这个走廊更加狭窄,走廊东边是海,西边是山,塔山村就座落在这个走廊中间。所以其实当时打阻击的部队守的不是一座险峻的高山,而是一条平坦的通道,这条通道上无险可守,一旦从葫芦岛登陆的国民党军突破塔山防线就可直达锦州了。走廊的宽度不过一公里左右,加上防守旁边绵延的山地,林彪却派了八个师的兵力(四纵、十一纵加热河两个独立师共计八个师),相当于攻打锦州兵力的一半,还把作为总预备队的一纵主力放在塔山与锦州之间的高桥,而从葫芦岛登陆的国民党军总共也不过只有九个师后来才增加到十二个师,可见塔山的重要性。

还不仅是兵力投入这方面重视,林彪还直接指派时任四纵副司令员的胡奇才亲临塔山前线指挥作战。据胡奇才中将回忆,他一到塔山前线就发现前线部队首长把部队主力放在了塔山村旁的小山上,而只把少量部队放在大路经过的塔山村里,当即下令改变兵力布署,将主力下移到平坦开阔的大路上,背靠塔山村,挖掘工事,做寸步不让的战斗准备。因为如果不占领大道,只从侧面高处封锁道路是阻挡不住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国民党军的,当年四平保卫战时,廖耀湘指挥新六军就曾用几百辆卡车装载新六军主力冒着阻击火力强行突破增援四平的新一军。占领大道正面阻击虽然伤亡大,但却是唯一可行的作战方式。

《辽沈战役》电影里虽然表现了塔山阻击战的残酷,却完全没有对战役准备过程和战术指挥的描写,没表现出军事指挥员的高超的指挥艺术,对观众的欣赏来说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对塔山阻击战的直接指挥者胡奇才连提都不提,对东北野战军的将士也很不公平。

这位直接指挥了塔山阻击战的战将胡奇才,也不是一位寻常人物,他也是老红军、老八路,当年许多山东老乡都还记得打鬼子的胡司令的事迹;他原本是四纵的司令员,是因为资格比他老的吴克华从地方上调回野战军任职,他才以离队养伤为名让出司令员的位置就任副司令的。但是林彪是了解他的能力的,所以才会在关键时刻亲点他赴前线指挥,足见信重,而他也没辜负林彪的信任。

胡奇才于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