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来自新大陆的新玩意儿 - 马提尼 亨利步枪 -- MacArthur

共:💬36 🌺3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来自新大陆的新玩意儿 - 马提尼 亨利步枪

看到有同学在村长的《钻石 18》下头抱怨,怎么英国兵出门打仗才带70发子弹,感到有必要对英军当时装备的马提尼●亨利步枪稍作介绍...

在以前的讨论中我曾经随口说19世纪的欧洲大陆对于来自新大陆的玩意儿不感冒 -- 严格地讲,这话不完全正确。其实也不是完全不感冒,起码比较新鲜有用的玩意儿,比如马提尼●亨利这种采用新技术的步枪,还是很能让古老的欧洲大陆流行感冒一阵子的...

话说1865年以前的大英帝国陆军,仍然是火枪手当家,人手一杆.577口径的恩菲尔德滑膛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勉强打赢了克里米亚战争,但是英国陆军很惊恐地发现,普鲁士蛮子们居然装备上了最新式的后膛装填、撞针击发步枪!事实上普鲁士蛮子们1840年就已经偷偷装备上了最新式的德莱塞步枪,却一直隐瞒到1848年才公开...

英军的燧发滑膛枪,相对于早期的火绳枪已经是太空科技,发火率从50%提高到前所未有的80%! 但是,在使用博克赛底火定装弹药一比,就又变成原始社会了 -- 人家轻轻松松地往枪膛里塞一发子弹的功夫,英军火枪手还在手忙脚乱地用牙啃子弹头呢... 那会儿的弹头都是大粒儿铸铅,上头往往还涂着过期变质的牛油还是猪油,味道不好不说,驻印军的印度土兵和穆斯林土兵还打死都不肯啃,逼急了还闹出了一场起义... 你看这事儿闹得...

英国人按说也不是不知变通,1864年赶紧成立了一个跟风委员会,考察了一下国际先进技术,最终还是看好了美国人雅各布斯奈德设计的后膛装填系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65年新枪被命名为MK I 斯奈德恩菲尔德步枪,配用中心发火式直筒形纸壳定装弹,口径仍然定在0.577英寸 -- 为啥还是.577口径?可以说英国佬死脑筋,或者保持传统... 真正原因估计是燧发枪弹是.577口径,为了不浪费 -- 重新利用已经被铸造出来的大量.577铸铅弹头,新枪口径自然而然就要继承这个.577...

可是啊可是,这个斯奈德恩菲尔德步枪仍然是个急就章,口径太大,初速又低,一两百米之内打个胖子还凑合,瘦一点儿的又得靠蒙... 而且,还有个毛病:弹壳仍然是纸筒 -- 为啥是纸筒涅?因为.577恩菲尔德燧发枪用弹就是纸筒的,所以纸筒... 到纸筒... 你地明白?纸筒的好处是便宜 + 制造简单,坏处是纸张的毛病它全有,怕潮怕火,不易长久保存;而且强度低,虽然弹底是金属的,但是纸壳弹身,遇上瞎火的时候你还不能急,一着急一使劲往外抽壳,太猛了能把弹壳拉成两截...

不成,还是不成,在非洲战争的压力之下,陆军部不得已再次放风,要选型一款更拉风的新枪,来代替刚刚换装的斯奈德恩菲尔德步枪。

前来参加选型的众多枪商之中,有一位不起眼的来自瑞士的枪匠,叫弗雷德里克·冯·马提尼(姓冯的不是贵族就是王爷啊,这位一定是家道中落,才只能出来卖枪为生 )。冯爷献上的这杆大枪,严格地讲,不完全是他自己的,而是一支来自新大陆的“舶来品” - 皮博迪步枪的改进版。

186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枪炮商亨利·皮博迪获得了后膛装填步枪的专利。他的这支步枪,采用起落式枪机,枪机下降时可以自动抽壳并抛出,并且敞开枪膛,以使快速装填下一发枪弹。1860年代末至1870年代初,这种步枪受到西班牙、加拿大、土耳其、罗马尼亚、新西兰和墨西哥等国的青睐,卖了数万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皮博迪步枪的问题是,它采用简单的击锤击发,而且还必须手动待击 -- 具体说就是像老式左轮枪一样,你得先用大拇指把击锤后扳,扳到一个待击位置被卡住,然后才可以装弹关弹膛搂扳机开火...

如果是打猎的时候,这倒也不是什么问题;然而到了生死攸关的战场上,谁都不想在紧关节要的时候去浪费那半秒钟的时间扳击锤。更何况扳击锤的这个动作破坏了装弹-击发循环动作的连续性,拖累了整枪的射速...

冯●马提尼对此的改动就是取消击锤,改成撞针击发装置,随着起落枪机的一起一伏,撞针也就被压上了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这么简单的一个改动,人机工效大大改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杠杆拉下,弹膛打开的样子(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装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杠杆拉起,弹膛关闭的样子(右)

该枪所配用的.577/450马提尼●亨利弹,则是从.577 斯奈德纸壳弹改进而来... 斯奈德纸壳弹口径是.577,但是新的马提尼步枪却是.450口径... .450啊,有心的同学可换算一下,是多少?11.43毫米啊... 那弹头是多么大的一粒弹子,但是,按照当年的标准,却是“小口径”潮流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体会一下站在“小口径”步枪枪口前的感觉吧

估计是英国兵工厂库存的.577 斯奈德纸壳药筒太多,不能浪费,所以新蛋一定得用旧的.577药筒... 咋办涅?颈缩吧... 看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左往右:旧的.577斯奈德直筒弹;用.577纸筒缩口+.450弹头做的.577/450 马提尼●亨利弹(你看这名字要多拗口有多拗口);更后来一些的.577/450 马提尼●亨利弹;和下一代的.303 Mk VII SAA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老的.577/450 马提尼●亨利弹,那弹壳是怎么回事儿?铜色怎么还皱皱巴巴的?没错,那铜色,是外头裹着一层铜皮;那皱皱巴巴,根本就是里头还是纸筒 -- 你把个纸筒压瘪了它当然要皱皱巴巴了...

祖鲁战争时期的英军,使用的就是这样皱皱巴巴的弹壳... 但是这样皱皱巴巴的弹壳,显然对于弹膛密封、发射后的抽壳非常不利,所以后期制作的子弹很快就改成拉伸铜壳 -- 时至今日这仍然是弹壳最普遍的制作方式...

.577/450 马提尼●亨利弹仍然使用黑色火药,放一枪一股白烟,煞是古典... 具体弹重么,弹头一般在350~500gr之间,一般标定为480gr,普通步枪弹装药79gr(马枪卡宾弹装71gr),这合在一块就是560gr约等于36.3克,再加上铜壳,全弹重怎么着也得上50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跟右边的.22LR一比,简直就像一枚炮弹...

这一发子弹就是一两重啊,想一想吧,英国步兵携带70发,这就是7斤的分量,还不算弹夹、弹盒之类的装具... 那把大枪,算上刺刀背带,也有十斤重了... 英国兵倒是想多带子弹,可是你试试把这一两一发的子弹,像兰博那样全挂身上试试看?恐怕没几个人能站起来走两步路... (参考数据:7.62x51 NATO弹一发才二十几克重)

而且最主要的是马提尼●亨利步枪的实际战斗射速并不是很快 -- 其实主要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一个原因是那会儿的步兵作战思想,还没有美国佬那种变态的“水管子浇花”理论 -- 把无穷的弹雨泼洒过去,总有一两发能打着目标 -- 那会儿大家都不富裕,子弹都得省着点儿打,讲究的是“一弹一命”,射击准确率...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子弹和枪的制造工艺,用现在的目光看实在是相当的简陋,卡弹卡壳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一个步枪手如果在战斗中能顺顺利利地一口气打光他兜里的70发子弹,他一定得好好感谢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保佑得当...

马提尼●亨利步枪最出名的战斗就是在祖鲁战争中的Isandlwana一战(村长有详细描述,就不多说了),900名英国步枪手打光弹药之后被祖鲁人灭队... Isandlwana惨案震惊了英国陆军部,经过仔细调查,英国人得出结论是马提尼●亨利步枪要为此负部分责任:并且由于非洲恶劣的气候,以及使用黑火药做发射药,士兵常常无法进行正常射击然后抽壳、抛壳。而且一旦断壳等故障发生,等于宣告整支枪死刑 -- 在战斗条件下你根本别指望步兵能把那断掉的半截弹壳从弹膛里头扣出来...

此后采取的改进措施包括:把裹铜皮的子弹变成全铜拉伸壳,以增加全弹的刚度;以及加长枪机杠杆!枪机拉不开,怎么办?加长杆,再使劲儿!

(越扯越远,写不完了,喝水睡觉去,铁牛,来... )

元宝推荐:海天,MacArthur, 通宝推:daharry,二宝,居庸叠翠,观望者,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