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贝多芬的1804与小人物的复兴 -- 华恩

共:💬80 🌺100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贝多芬的1804与小人物的复兴

1804年的法国,载于史册的一件闪闪发光的事情是:拿破仑加冕皇帝。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出身于偏远的科西嘉岛,在土伦战役一举成名,再经过意大利战争,埃及征服战争,当年如日中天,以政变结束了法国革命,加冕皇帝,并将法国带回到封建社会。

1804年的德国,未见于史册的另一件不太为知的事情,一直以来只是作为拿破仑加冕皇帝的花絮,为市井唾沫客所论道。然而,放在西方近代史的200年中考量,这件事情预示着小人物的复兴将如滚滚洪流不可阻挡。拿破仑的皇冠,反而显得残破污秽,终将废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贝多芬

这一事情的主人公,不是思想家,不是战略家,不是政客。他不过是个搞音乐的人。贝多芬。作为1789年法国革命的拥护者,贝多芬一直把拿破仑当成小人物的救星,并作了《英雄交响曲》。当拿破仑加冕的消息传来时,他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并做了以下的动作: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

贝多芬不是政客,没有军队,拿破仑的势力当时威镇欧洲,当然不是以他小小的能力可以阻挡的。他能够做出的反应也不过如此了。或许在当时,这一行为被当成一个冲动的例子,为唾沫客所论道。因为拿破仑本人的倒台要等到10年之后,而他的侄儿后又卷土重来,直到贝多芬这一冲动行为的67年后,法国才如贝多芬所愿,真正终结了封建制度。而欧洲整体的终结封建制度,却要等差不多120年。到那时,以几个人决定全体利益的时代才结束。君权天授的时代才结束。多数人决定全体利益的时代才来临。政权民授的时代才来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卢梭

卢梭在1750年代在法国乡间写就的一本小小的《民约论》,在200年内扫荡东西方。

面对一个无法逾越的强权,可以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例子有勾践。可以非暴力不合作。有甘地马丁路德金。可以拔剑而起,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例子有唐雎。贝多芬以他的愤怒和蔑视,表达了一个普通人的观点。

在东方,早于贝多芬几千年,有同样意味的另一番对话。颇有一番意味。

对话的时代是战国。对话的一方是不可一世的秦王,另一方是小国使臣唐雎。

秦王威胁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唐雎

虽然唐雎特意将布衣之怒分为庸夫之怒与士之怒。称前者不过是“免冠徒跣,以头抢地”。我读之却有小人物的无奈和悲怅。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后者:不管你是什么闪闪发光的东西,我跟你都是平起平坐的。为了实现这个,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也在所不惜。

这一番对话似乎表明,小人物的分量,在商周春秋战国,还是有不容忽视的分量的。而秦帝国的灭亡,同样始于两个小人物陈胜吴广。真正的发生变化,似乎是汉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太史公这样的人物,在史书中大肆吹捧小人物起义的了。再次出现当年的光景,要等到差不多2000年后,孙中山先生从西方借来民约论,毛太祖从马克思借来唯物史馆,中国大陆才稍微动了一动。

而孙先生的三民主义实现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后被蒋公所糟蹋,直接导致江山易主。太祖的阶级斗争,在文革中变成一批人压迫另一批人的利器。臭名昭著。太祖本人虽未称帝,却是实际上的中国皇帝,与当年拿破仑没有二致。一个皇帝企图领导一场小人物的复兴,既然不愿意真正政权民授,就只能发动一部分人痛恨另一部分人,以此作为其政权的基础了。幸运的是,太宗高寿,以拨乱反正回归正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邓小平与家人

瞧不起太宗者甚多。宏伟的共同富裕思想,不少人称之为童话。我说,在中国,小人物的复兴,最终实现之者,或许是太宗及其后继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