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双面月球:冷战太空竞赛与我们的故事 -- 万年看客

共:💬231 🌺22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冷战先锋3

大卫.斯科特

“旅伴一号”升空的时候我正在科隆的一家啤酒馆里。当时正是慕尼黑啤酒节,我们一群光棍跑去德国找乐子。德国人在酒馆房顶上挂了一个“旅伴一号”的模型,我们喝酒的时候这个玩意儿就在我们头顶上“毕、毕、毕”的叫唤。我还记得其他酒客看我们的表情,你能听见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你们这帮美国人是怎么搞的?毛子的卫星都上天了。”他们都认为卫星上天是件大事。

“怎么我们就没有卫星呢?”我们有些尴尬的自问道。

三周以来,头顶上卫星传来的“毕、毕、毕”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心理作用。它使我们对苏联科技实力有了进一步的估计,当时我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的,就如同苏联人发明了一种威力更大的新型火炮一样。对苏联人来说,抢先美国一步发射卫星是对自己科技实力的最好体现。在我们看来,这表明了铁幕对面的敌人十分强大,他们的武器很可能比我们的好。

因为这是颗无人卫星,我当时并不认为这在太空探索方面有什么显著意义。没人想到这颗184磅的锡纸球会成为苏联征服太空的序曲,我们当时都以为这就是个一次性的把戏。谁知道猴年马月美国或者苏联才会把人类送进太空呢?就算不久后苏联又发射了“旅伴二号”,还在里面装了条狗,我们依然没真正意识到他们的打算。

《星条旗报》上的文章使我隐约意识到我们自己的卫星计划进行的不太顺利。但是报纸对美国国内由于苏联人在太空占据先机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只字未提。美国海军在1957年12月6日试着发射了一枚火箭,离地几尺就爆炸了。报纸上的头条称之为“没谱一号”或者“砸锅一号”。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新闻带来的负面冲击,因为我们和家里人并不常联系。当时的长途通讯系统还很不发达。

即使在我意识到国内公众对这些失败的反映之后,卫星与导弹的世界依然离我十分遥远。比起太空,我更关心战斗机、轰炸机和核武器,比如,我对铁幕对面米格战斗机的部署情况要感兴趣的多。当时谁也不清楚我们的火箭什么时候才能研制成功,更不用说这会对力量平衡带来什么影响了。我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但我没想到这标志着一条斗争激烈的战线即将展开。

而我将会成为这条战线上的一名士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