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两教师在国际学术期刊发70篇伪造论文 曾获奖励 -- 我爱莫扎特

共:💬10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两教师在国际学术期刊发70篇伪造论文 曾获奖励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12-30/051319364643.shtml

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站刊发社论,承认来自中国井冈山大学的两位教师至少70篇论文被证明是伪造的,决定撤销。29日,井冈山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相关处理决定。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细节,按照该校的学术论文奖励办法,大量发表论文的钟华和刘涛曾获得学校3.2万元的奖励。

  根据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井冈山学院科研工作奖励办法(试行)》:在《科学》、《自然》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奖励10万元;在该校规定的A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奖励3000元,B类奖励2000元,C类奖励1000元。

  另外,凡当年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检索的光盘版提供的SCI、SCIE、EI、ISTP国际权威检索刊物及SSCI、A&HCI中收录的学术论文,附加奖励按下列标准执行:SCI(科学引文索引)5000元/篇,EI(工程索引)4000元 /篇,SCIE(扩展的科学引文索引)4000元/篇,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4000元/篇,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4000元 /篇,A&HCI(人文艺术科学引文索引) 4000元/篇。凡论文在其他国外检索文献上收录的,附加奖励1000元(含网络版)。而且上述所奖励的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须是该校教职工或学生,且该校为第一署名单位。

据调查,井冈山大学两名教师涉嫌伪造数据的论文大多发表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上。记者约请了国内权威学术杂志的一位资深编辑,去查询该杂志的有关情况,结果发现了更令人吃惊的信息。

  查询结果表明,中国已经连续几年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发文排在第一位,2005—2008年9月该杂志共发文近1.5万篇,中国籍作者发文超过7500篇,占该杂志总文章的半数。

  更让人吃惊的是,其中一位作者是黑龙江大学的Shan Gao,自2004年至2009年,在《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中发表的论文为279篇。与这位作者相比,井冈山大学这两位讲师的发文数量还算比较少的。

  为何《晶体学报》被中国学者如此钟情?专家分析说,一方面,该杂志类型属于“晶体结构的数据库,门槛比较低,只要你解出的结构从未有人报道过,该杂志就会接受你的论文”;另一方面,该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是SCI或者SCI扩展级,这对某些想在国际三大检索上发表文章的“学者”,是很有吸引力的。

  “《晶体学报》依据解出的晶体难易程度等分卷发表,分为A、B、C、D、E等不同的专辑,其中E卷的影响因子最小,其次是C卷,而这两卷恰恰是中国文章最多的。”这位专家说。

是一位师兄向我推荐的《晶体学报》E卷。师兄说,在这里发论文的门槛比较低。我在网上用搜索引擎一搜,就能搜到《晶体学报》的投稿网站。E卷的投稿方式有点特别,有一个投稿专用的软件,你只要把实验的关键数据和相关信息输入,就能自动生成一篇符合这个期刊需要的论文了。

  E卷录用的文章,主要是描述性的,把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用文字表述出来,然后附上化合物的结构图谱等,就可以了。就好比你买了一个杯子,你对这个杯子的外形、质地等进行一番描述,然后提交给这份期刊,并不需要太复杂的论证和学术水平。需要的实验周期很短。当然,最受我们欢迎的,还是发表周期短。我投稿两周后,就发表了。所以,一个人在这份期刊上发数篇论文,也是可能的。

  不知是因为《晶体学报》E卷的门槛太低,还是太受中国师生欢迎,从2008年起,E卷的学术级别从“SCI”降到了“SCI扩展”,而且开始收费。我运气不好,今年年初投稿时,为此交了150美元。

不知该说什么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