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杨元元的三十年》谈起 -- 酷爱星辰

共:💬100 🌺222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还是原话奉还的好

这也是我要奉劝你的:不要话不要说的太绝对了。

你举1995年的事情,咋不举1945、1960、1975年的事情呢?可能比95年的时期更悲惨。而且往大了说也是和现在一个时代。另外也算奉劝你还是别拿东北国企改制时候的事情拿例子,因为你根本不了解具体情况,也不知道之后的变化,劝你把你引用的那个帖子下面的跟帖看完再考虑95年的时期能不能当你所谓社会逼的太急的例子,不要只看了几行就以为掌握了,上个回帖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您从来不会把自己引用来当证据的帖子仔细看一遍。要当证据,总要先弄明白人家具体是什么事实,什么结论,再来引用,这是基本常识吧。不过这个算是理工科写论文做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若非此类专业,或者没有这个经历,那也许我要求太高了

我已经不止一次指出你推演的逻辑漏洞。你举出几个个被我指出有漏洞的事实对证明你的观点有意义么?为何不解释一下你这些所谓证据的问题?不要为了辩论而辩论,事实不正确,就是举出10万个又有何益?

民工上演跳楼讨薪,村妇让总理帮助讨薪都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干了活就应该拿钱,能说他们没有理吗?

谈司法公正问题,为了理解明白拿来当证据的事情,你还是先把合同法甚至最最基本的相对性、第三人原则弄明白再来说为好,否则,说的再多,除了暴露自己相关知识的缺乏之外,无助于说明自己的观点。再说一遍:不是你举得证据多就好,要是一个都站不住,有何意义?情绪、顺口溜不能当做证据,您不明白么?

如果你能够把我指出的你所谓证据的漏洞先解释清楚,我还有和你讨论的必要,否则恕不奉陪了,我无普及常识和给你纠错的义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