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精益制造与否是美国汽车业的命门? -- 思想的行者

共:💬21 🌺7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美国和英国造船衰弱的原因

不少人对世界造船业的发展趋势不够了解,甚至有人认为英国还是造船业种的一个强国,本人曾经有幸在造船厂中呆了几年,其中有好几年因为身体不好而浑浑噩噩,在本人身体较好的时期,我对造船的规律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也因此能够对世界造船业的发展变化趋势有着自己的理解

如果没有在船厂中的经历的话,那么我会和其他的人一样认为美国商船建造的衰弱是因为美国实行产业转型,有了对产业的更细致的了解以后知道那种观点是错误的

二战以后世界造船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迅速崛起,而英国造船业则衰败下去

日韩中早就成为了世界造船业的三强,主要原因是东亚造船厂的竞争力强于西方国家

商船建造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是造船周期---当然又可以细分为、胎架周转率、船台周期,码头周期等等

所谓造船周期就是给你一个订单,你能够多快的造完---即造船周期,要知道造一条船要贷很多款的,你如果造得慢的话,你贷款所付的利息也要很多,而且船东急着要船

缩短造船周期看似简单,实际上没有那么容易,这涉及到很多方面

日本能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迅速的赶超,并且遥遥领先于世界,在很长时间内世界第二和日本的差距在一倍以上,因为日本人开创了一整套全新的造船模式---可以将拥有大量各种形状的零部件的安装焊接等等整合为一个高效的生产体系

可以想想:一艘船,就是那么大,但是里面的各种构件(保持船体强度的构件以及电线管线,各种泵发电机等等都要安装在那么小的空间里,甚至是安装在只有600毫米高的双层底下,这里的施工的组织难度有多大

所以组织能力不强的企业造一条船要花的时间是人家先进水平的很多倍,日本人凭借他们的精细的习惯就发展出一套模式---也可以说是精益模式(好像没有人这么叫),可以造得又快又好

然后全世界学习日本造船模式

有几种学习方式

第一种是美国式学习法,就是组织一帮管理学专家来研究得出什么成组生产理论等等很多的新理论,但是拿到造船厂中就是没有什么用

第二种是韩国式学习法,那就是全盘照搬,结果韩国人学得挺快的,由于日元升值,以及韩元贬值的因素,韩国造船厂到了1995年,获得的订单数就已经达到了日本的水平开始赶超

第三种,中国式学习法,中国造船的管理部门提出一个口号,就是转模----你可以去参见《中国船舶报》可以看见转模这个词语简直是满天飞(当然我离开那个行业很久了,也有很多年没有看那份报纸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领导们督促各个企业认认真真的学习日本,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所以造船的竞争力体现在造船周期之上,造船周期的缩短由你的精度控制水平、进度控制水平、生产计划能力、自动化能力等等控制,打一个比方来说,如果你的精度控制水平比较高的话,你前期下的料可以留恰恰好的余量,而不需要流过多的余量等到后续工序来切割掉,一条船的各个分段的施工需要多少时间完成,有多少后续西装工作可以提前到前面阶段完成等等都考验着船厂的综合实力

美国由于转模失败,所以在造船效率方面并不高,中国生产效率虽然也还不高,但是还在不断的提高,美国航母能够建造航母而很多国家不能造航母,主要是由于航母上的一些武器分系统的设计建造---比方说雷达的生产,防空导弹的生产需要有较多的技术积累以及更多的军方订单的滋养,这本身不是船厂的事情,而是设备供应商能力的体现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