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双面月球:冷战太空竞赛与我们的故事 -- 万年看客

共:💬231 🌺22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 红星白星,1961-1965,1

阿列克谢. 列昂诺夫上尉

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苏联远东

在将人类发射上天之前,旅伴系列飞行器已经将好几只受过训练的狗送进了太空。旅伴2号里装的狗叫“莱卡”,旅伴5号里面的是“斯特卡”和“贝尔卡”,9号里是“契努什卡”,10号里是“佐夫德卡”。它们被送进地球轨道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生物可以在零重力条件下生存。

哄这些小狗进入太空舱并不容易。旅伴9号的原定用犬就跑掉了。为了尽快补缺,工程师们在拜科努尔基地附近抓了一只流浪狗,也就是契努什卡。结果它的表现比很多受过训练的狗都好。别的狗一坐飞机就头晕萎靡,而契努什卡却一路精力旺盛,刚把它的护具解开她就一溜烟地跑了,等着测心跳血压的技术人员只好亲自去追。

在第一次载人航天前的几周我们进行了一次预演,结果把西方世界搞得满城风雨。我们用载人任务所要使用的“东方”系列火箭(Vostok)发射了一个假人,假人体内装着可以自动播放的录音广播装置。广播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甚至包括一份俄国甜菜汤的配方。由于苏联的新闻部门TASS没有对此做出声明,结果谣言四起,说一艘载人飞船出了事故被苏联人捂起来了。

发射前一周我被派到了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用来监测东方1号的五座无线电通信站中的一座就在这里。日后将会发挥重大作用的叶夫帕托里亚指挥中心当时还没有建成,所以地面通信和指挥都要通过通信站来进行。

我动身前往堪察加半岛的时候,还不清楚最终能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的人选究竟是我的挚友尤里.加加林还是盖尔曼.蒂托夫。他们俩是从一个饱经训练的六人小组中选拔出来的——六个人的身高都不超过一米七。东方系列的内部空间很狭窄,容不下我这样的个头。两个人都早早来到了拜科努尔,但是直到发射前几个小时其中一人才会知道自己将要创造历史。

我之前收到了死命令,除非莫斯科有指示,否则决不能和飞船主动联系。当时的通信技术还很简陋,无线通信用得是超短波,很容易被西方接收。我们为了保密可谓不遗余力,不过我们并不知道肯尼迪总统早在前一夜就已经知道苏联的载人航天计划即将启动了。现在想想,这么大的事情美国人要是都不知道,那他们的情报工作未免有些失败。

甚至在东方1号升空之后,我们都不知道飞船里面是谁。大约需要15分钟飞船才能进入通信站的接收范围,就算在此之后通信也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但是在那之前站里的显示器上出现了一个模糊的人像,身上系着护具。我看不清他的五官,但是从举止能判断是尤里。我一下子感到极其自豪。又过了几分钟,我听到了他呼叫我的代号的声音。

“黄昏3号,黄昏3号,我的飞行路线怎么样?”为了保密我们不在公开频道里说“太空轨道”这个词。

接线员没有意识到他的手指一直紧紧地按着通信接通按钮,他转过头来对我说:“我该说什么,指挥员?”

“告诉他一切正常。”我说。

尤里听见了我的声音。“好的,信息收到,代我向金毛问好。”金毛是我的外号,因为我当时的发质很不错——虽然后来没剩下多少。

尤里脱离了通信区之后我开始担心起来,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违反了不能未经请示主动通信的命令。不过片刻之后的一道电文打消了我的顾虑。电文祝贺我“出色完成了任务。”

飞船升空1小时四48分钟后,我们得到消息,尤里已经成功弹射并在伏尔加河畔的萨拉托夫乘降落伞着陆了。我的任务就此完成。当天晚些时候传来了另一道电文叫我马上回莫斯科。但是我决定再多呆一天。堪察加半岛享有“冰与火之地”的美誉,到处都是活火山、喷泉和地热温泉,我一直想来这里看看。所以我在这里观光了一天。

我不知道的是,克里姆林宫为所有有功人员安排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四月14日的早晨,尤里和他的家人受邀与科罗廖夫以及多位党内高层领导一起站在列宁纪念堂的屋顶上检阅了规模庞大的仪仗队,直升机群在他们头顶轰鸣盘旋。

事先谁也没想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会这么轰动。事后我们得知,就算是赫鲁晓夫本人对此也吃了一惊。科罗廖夫在发射前一天晚上向他打电话汇报一切准备就绪,结果差点把他惹火了。

“您看着办吧,”他说,“您是专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要再来麻烦我了。”

由于观光耽误了时间,我在14日的下午才回到莫斯科。我回来的时候坐得是民航,落地之后又乘公共汽车来到市中心。下车后的景象吓了我一跳,街头满是欢呼的人群,天上左一个右一个都是礼花。我拦住几个年轻人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全都一脸愕然的瞪着我。

“您疯啦?”其中一个小伙子使劲高喊,“您什么都不知道吗?尤里.加加林进入太空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