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圣诞炸弹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 晨枫

共:💬99 🌺30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圣诞炸弹的回响

253次航班炸机未遂案对美国意味着什么?我想如果只列一个最主要的答案的话:就是美国民众对是否能够保持“美国式的生活方式”(American Way of Life)再度产生了怀疑。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信息曝光,对反恐部门的指责铺天盖地,其中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在内,毕竟反恐不力是共和党对奥巴马政府的一个持续攻击点,参院中期选举在即,当然要鼓噪呐喊,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了。

从表面上看,尼日利亚青年Umar Farouk Abdulmutallab 几乎成功地在美国上空再度实施震惊美国的恐怖活动背后确实安全部门有失职之处:前不久他的父亲,一个尼日利亚富商,主动到CIA驻尼日利亚的联络站检举自己的儿子最近“极端化了”(radicalized),另外 Abudulmutallab买的是单程票,行李也只有一个小背包。这一切都没能够使美国的安全部门提高警戒性,连他的多次往返签证都没有取消,最终差点酿成惨剧。

安全部门固然有其失职之处,但是这个事件也反映了一个整体的趋势:911之后8年过去了,在美国本土上再也没有发生过恐怖袭击,美国民众,以及安全部门,懈怠了,警惕性降低了。从安全部门的角度看,据Body of Lies的作者,前CIA估计,全世界每天平均有一例类似Abudulmutallab的父亲检举的案例发生,如果不从事后来看,这在当时可能被认为是一个父亲担心,寻找儿子的正常举动,而不是一个巨大,迫在眉睫的危险信号。安全部门的反应,不过是美国公众反恐8年以来反恐意识淡薄的一个缩影罢了。

如果有人在911之后乘坐过来往美国的航班,应该对那时候的安检印象深刻。那真是繁复,漫长,国际航班至少提前4个小时到机场,解皮带,脱鞋,过安检门是延续到现在的,那时候还有非常频繁的随机检查,开包一件一件的验看是常有的事。可是很少有乘客有怨言,美国民众把这些当作为了自身的安全做的一个牺牲,对“美国式的生活方式”的一种牺牲。8年陆续过去了,安检的速度快了,“随机抽查”的次数少了,机场保安不再如临大敌,而是时不时和乘客说几句俏皮话,大家其乐融融,“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又回来了。

如果说机场检查是生活小事的话,“爱国者法案”和“关塔那摩监狱”反映的则是政治大事,这些法案的通过,包括大部分民主党议员在内国会议员都是投票支持过的,因为当时是顺应选民情绪的。“爱国者法案”通过前后,电视上曾经采访过许多美国民众,很多“足球妈妈”明确的说:“我不喜欢隐私被侵犯,但是为了安全,我想必须得做出点牺牲”。“美国式的生活方式”,更准确的说,“美国式的价值观”受到了侵害。几年过去了,佩罗西们把脸一扭,高调批评这些自己曾经支持过的法案,当然理由都是很滥的,包括被蒙蔽啊,法案最终本和投票本不一样啊之类的。理由只是政客们的擦脚布,真正的原因,是左派们,在发现恐怖袭击的危险不再迫在眉睫之后,又不愿意牺牲“美国式的价值观”了,他们需要找回自己的道义优势,找回美国主流文化倡导的,也一直向全世界输送的价值理念。

未遂的253次航班炸机案件,从小的说,再次影响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机场再次如临大敌。一个跨过安检线和女朋友吻别的中国留学生就能导致Newark机场清场,所有乘客晚数个小时登机。这在平时,江海松同学可能被同行的旅客看作是个浪漫的男人,但是在当前的背景下,他给别人带来了小麻烦,给自己惹来了大麻烦,“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再次受到挑战。从小的方面说,未来机场可能会实施更严格的安检,比如Full body scanner,再次带来了安全和隐私之争,乘客们几乎可以肯定会在时间,方便,隐私之间牺牲其一,甚至全部。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次事件,包括最近所有的反恐新闻,一直在挑战一条美国的价值观:为了安全,要不要对人群分类(profiling)?对人群分类,到区别对待,到歧视,这几者之间区别非常模糊,也因此非常危险。在美国主流价值观中,由于黑人民权运动的斗争,由于犹太人在宣传方面的努力,人种或宗教歧视的思想已经如过街老鼠般。与之有着危险分界线的profiling也是一个政治不正确的话题。可是如今的现实是,参与针对西方恐怖活动的,大多数是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在外貌,衣着上也往往容易识别。那么要不要为了安全把政治正确提到一边,专门针对这一类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登机前的背景审查和现场安检呢,这种呼声在美国最近越来越高。对于美国来说,这是比在机场多浪费时间更加难以接受的牺牲。

不管中国人如何看待,美国人自认在世界上他们是有着道义优势的,从反对虐囚,到没有把Abudulmutallab交给军事法庭而是为他聘请律师进入诉讼程序,美国一直在试图找到,维持这种道义优势,这也是支持包括前国务卿奥而布赖特所说的美国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国家”(Indispensable country)的价值基础。可是这种基础越来越受到了挑战。在把奥巴马选上台之后,美国人发现,全世界的极端分子并不是只是因为布什的“新保守主义”而恨美国,奥巴马流利的演说也没能说服恐怖分子们放下枪炮和炸弹,那么到底是如右派倡导的那样放弃“政治正确”,而更有效的保卫这个国家呢,还是如左派宣扬的那样维持“美国式的价值观”而赢得反恐战争的胜利同时维持自己的道义优势呢?如果关心一下美国国内的左右之间的唇枪舌战,就会发现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刀光血影的战争。毫无疑问,美国处在一个焦虑的时代,253次航班上未爆炸的炸药,其引起的冲击波在所有的主流媒体间回荡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