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都出了个专版《西西弗神话》 -- 车雨田

共:💬36 🌺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前苏联公布的这些数据从何而来?

答案是1971年8月26日莫斯科的华语广播谈话。而1971年时,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如何?这些惊人的数字可信度又如何?这几乎是个不言自明的答案。

关于苏联在东北到底交给TG多少军火,这几乎是一笔糊涂账。在某个事例上也许数字是准确的,但总数是无法确定的。我们看看天涯网友耶律阿保机的分析吧。

争议最大的莫过于“70万步枪……800架飞机”了。实际上《恩》中正文的原文是“未进入东北的以及在华北的中***队先后提供了足够装备几十万人的武器弹药”。此前的上文提到的时间是“这时”、“这时候”。具体什么时候?书里没有说。而且很多人容易漏掉“先后”二字,以为它无关紧要。其实不然,试想如果没有这两个字,句子的意思其实是不变的。既然提了“先后”,显然,杨的意图是要说明这些武器不是同时提供的。这点很重要,要看这些武器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如果不顾及提供的时间,就会有很多解释。如果这些武器是解放军已经取得全面优势的时候再提供的,那还有多大意义呢?意义就不大了。那它们究竟分别是什么时候提供的,杨没有说,很可能是因为缺乏资料,所以他也说不清,只能先写下“先后”二字避免误解。

    

在《恩》中,这种几字之差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读得太匆忙就会很容易地产生误解。又如241页“苏军……把沈阳附近最大的军火库一度交给八路军”。这里的“一度”两个字很容易看漏,但能看漏吗?如果该军火库给八路军以后就不再收回去一直在八路军手中,需要加“一度”两个字吗?其他地方的资料显示,事实上后来这个军火库的确被苏军收回去了。那么,下文提到曾克林给中央电报称“仅沈阳有增克林不看惯的军火库就有‘***十万枝,大炮数千门及弹药、粮食、布匹无数’”中的这些物资全都到了***手上吗?杨的“一度”二字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如果忽略了这两个字,无疑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争论。

    

然而,关东军的物资,实际到达***手里的,总共究竟有多少?书中其实并未给出结论,杨所说的,其实是“苏联提供”的,他在后来《关于解放战争中的苏联军事援助问题 ——兼谈治学态度并答刘统先生》(以下简称《答刘统》)中也说明了,他其实并没有说苏联宣布的数字就是***拿到了的数字,他承认***拿到的肯定要少很多。于是不少人就将苏联提供的等同于***拿到了的了。这是《恩》中比较容易被人利用和误解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话只说了半句,结果能证明的事实就很有限。

    

比如246页,“10月4日,苏方更进一步通知东北局,他们愿意把缴获的所有保存在沈阳、本溪……关东军的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转交给***接收”但是,最终***拿到了多少?没有说。247页“25日,苏军代表通知***东北局……宣称,所有兵工厂、武器弹药和工业中心统统交给***”真得全交了吗?没有说。我们看到的只是“愿意”“宣称”这些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并不等同于实际履行,这是杨在《答刘统》中也说过的。“应该说明的是,笔者并不认为前苏联公布的数字一定就是***接收到的数字。”杨说过苏联的态度常有反复“苏军一会儿把一些武器库交给***,一会儿又把一些武器库收回来;今天将一批武器交给***,明天又将一批武器搬往北方;在察哈尔、热河这样做,在东北诸省那样做,在北朝鲜又是另一种做法,如此等等。再加上初时苏军纪律松弛,实际负责看管或上报的单位五花八门,一些人责任心不强,甚或有心邀功,上报数字与实际有较多出入并不奇怪。”

    

至于能确切说明***收到的,《恩》中提到的却很少。如246页说会谈后一次得到步枪3万,机枪100 挺,大炮15门;247页说收到一处军火库中的300万炮弹和一个航空大队的装备;250页说东北局得到了6架运输机、50辆坦克、各种炮上百门,沈阳兵工厂的设备,可装备几十万人的***弹药;258页,苏军转交了北满的日军武器, “仅轻重机枪就在万挺以上,各种炮上千门”。可是这些,与“70万步枪……800架飞机”相差还是太远太远了。而且,这些确切收到的武器中,有多少在苏联的态度反复中又被收回去了?没有说。此外,最要命的是,杨在书中没有标明足够的资料来源。如上面的246页、247页、250页、258页四处中,交付武器较少的246页、247页,杨注明了出处,但是交付数额巨大的 250页、258页,扬却没有注明数据来源。更倒霉的是265页注释60中提到有“相当数量”的军火从东北运到山东,但资料来源只字不提,只在句首写“已知”二字。不注明资料来源,仅有“已知”二字何以服人?为什么在比较次要的,数额较小的地方注明数据出处,而数额较大的地方,反而不注明了呢?杨这样做,不免授人以柄了。

老实说,杨奎松的学术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他确实注明了“600坦克、800飞机”等数据的来源是当年的莫斯科华语广播谈话。这原先也只是一场学术争辩。问题是网上也好,实际生活中也好,都有人要把他列出的这些数字当枪使。比如说《南方周末》这个专版,实际上是把他放在火上烤。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胡适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那么未证实的数据是不是要登出来,登出来要不要负责任,这也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